花影故事 读原著《都挺好》:尽管苏母培养出三个高材生,但她活得很失败!( 二 )
可是 , 他却是这样做的——
母亲去世他自己不在身边又埋怨弟弟妹妹没有照顾;父亲无理取闹 , 苏明哲仅仅为了面子而不顾妻女的生活 。
这些既体现出苏明哲容易情感绑架的性格弱点 , 也证明他并无什么承担事情的能力 。
至于二儿子苏明成 , 书中写道“他眼中的天真是躲在母亲强壮有力翅膀下培育出来的温室里的无耻的天真 。 ”
表面看来 , 苏明成是最讨苏母欢心的孩子 , 苏母手中的钱 , 多半都花在了苏明成夫妇身上 , 他们一直靠着啃老满足自己高质量的生活 。
明玉最恨的也是他 , 这也不是没理由的 , 因为苏明成的索取 , 她自己才成为被压榨的那一个 。
所以 , 苏母自认为优秀的儿子真的没有那么优秀 。
小说中也写道“苏母一向是个争强好胜的人 , 退休前是市里大医院的护士长 , 各色奖章取出来可以披挂全身 , 俨然一领金光闪闪的铠甲 。 ”
这种不服输的精神 , 在家中就变成了强势 , 也体现在了三个孩子的学习上 。
儿女们成绩斐然 , 是亲朋好友羡慕的对象 。
在书中提到苏母去世的原因是因为孩子们的工作终于稳定了 , 经济条件也好转了 , 老两口退了休 , 苏母学会了打牌 , 一次在牌局猝死 。
可以看出苏母觉得自己是满足的 , 是幸福的 。
一个家庭培养了三个重点大学生 , 每个人的生活都不错 , 这的确是老人的幸福 。
然而回过头想想两个不成熟的儿子 , 一个感受不到亲情的女儿 。 另加一个没有主见、对她没有爱的丈夫 。
那些烦恼 , 只是隐藏在内 , 尚未出现罢了 。
假设苏母没有猝死 , 晚年生活也必然要面临许多的问题 。
比如她对女儿的不公平 , 会影响整个家庭的关系 。
因为苏母和明玉的恶劣关系 , 除了苏大强和苏明成 , 其他人都云里雾里 。
当时苏母为了维系自己的颜面 , 总是把一切都怪罪到明玉身上 。 以至于两位嫂子 , 对于明玉这个小姑子都有误解 。
就连不知内情的哥哥苏明哲 , 也会觉得是明玉不懂事 。
两位老人在晚年将面临的诸多烦恼 , 是显而易见的 。
假设在赡养上 , 苏母不想指望关系破裂的明玉 , 可是两位嫂子心里会平衡吗?
再比如两个老人的钱被苏明成花得最多 , 将来老人需要用钱 , 均分所有人都会理解吗?
可以说 , 在苏母猝死后出现的种种矛盾 , 是迟早都要面对的 。 她所谓的幸福 , 仅仅只是看到了眼前的平静而已 。
因此 , 由《都挺好》这本书苏家发生的各种冲突也会想到 , 对父母来说 , 真正的幸福不单单是子女的学习工作有多突出 , 过上如何好的物质生活 。 而是晚年是否生活在一个温暖的大家庭 , 子女孝顺、相互之间有爱和睦 。
而这些是要看父母如何对待自己的孩子 。
当父母对孩子们存在不公、偏见 , 孩子成人后因为受到原生家庭的伤害 , 会感到委屈 , 会对父母会心存抱怨 。
有多少子女对父母不闻不问 , 就是因为曾经受到了太多来自家庭的伤害;又有多少子女表现出的“孝心” , 并不是因为对父母发自内心的爱 , 而是因为责任和舆论 。
所以 , 只有父母对每个孩子都公平对待 , 用爱浇灌保护孩子们身心健康成长 , 将来孩子才会有反哺之心 。
哪怕将来孩子在一个平凡的岗位上 , 过着普通的生活 , 父母依旧会感受到来自孩子们的爱和尊重 。
End 。
花影故事原创作品 , 专注情感心理领域 , 以走心的文字 , 书写有态度、接地气、有力量的观点与故事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幸福的秘诀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本文转自:河南法制报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真凶 故事:过了74年才发现真凶另有其人,凭一双拖鞋为死者洗冤
- 老同学发来 “一个群的短文” !说得太好了,值得一读~有群的都看看!
- 一切镜 《一切镜》读庆山,得以亲近一种珍贵的个人体验
- 爱情 无论遇见谁,读懂三句“忠告”,就释怀了
- 重读《老人与海》:善良或是多变?硬汉精神我们又该如何去理解?
- 让人惊艳的句子,走心励志,读一遍受益终生
- 读懂《易经》这句话,看透别人,认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