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三 )


文章图片
海婴的梦,生根于幼时父亲带他拍照时传递出的慈爱,也在后来的经历中发芽 。
1936年末,鲁迅刚去世不久后,许广平收到一位姓蔡好友来信,邀她去杭州散心 。
那年海婴年仅7岁,自然不能脱离母亲的看管,他们母子二人一起到了蔡家,海婴管她叫:“蔡阿姨 。”
在杭州的日子还算惬意,海婴每天随母亲与蔡阿姨外出 。
蔡阿姨随身带着的黑色小型相机,引起了海婴的注意 。
小海婴发现,这个神秘的“黑匣子”可以把风景收录其中,然后风景摇身一变,就能成为一张张可随身携带或挂在家中的照片,神奇极了 。
为了摸摸那台“黑匣子”,更为了弄清照相机的成像原理和使用方法,他每天围在蔡阿姨身边,或问这问那,或用心观察 。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文章图片
周海婴与许广平
经不住海婴左缠右磨,在蔡氏简单的讲解后,海婴上手拍了几张照 。
当时相机和胶卷的价格颇为昂贵,海婴开心地按下快门,另一边的蔡氏早已“心如刀割” 。
在拍下“渔夫撒网”的照片后,蔡氏就将相机收回了 。
海婴并不尽兴,拍摄照片的兴趣更浓厚了,拥有一台相机,成了他热切的渴望 。
许广平看得出海婴对摄影的热爱,在他12岁那一年,跟朋友借来一台相机 。
海婴由此开始专门学习摄影 。
起初拍下的两张雪景照片,被许广平起名为“雪痕鸿爪”和“大地蹄痕”,两个标题之下,是一位母亲对孩子进步的鼓励 。
有了母亲的支持,海婴对摄影爱得更加深沉 。
此后余生,他拍下2万余张照片,从最初的底片冲洗,到后来的数码相机,
他的镜头下只有一个题材:普通人 。
于是,身着破烂衣衫,仍旧满脸笑意、昂首阔步走在大街上的小贩步态,被海婴如实用镜头记录下来 。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文章图片
周海婴摄影作品《熟食小贩》
历经岁月变迁,这张照片成为那个时代,人民在压迫下展现乐观精神的明证 。
海婴还因为身份特殊,经常身处重大历史事件中 。
在新中国成立前夕,许多滞留在香港的文化界名人,在党中央的秘密布置下,悄悄回国 。
周海婴随母亲,与郭沫若、侯外庐等人,一同乘坐“华中轮”回到内陆 。
为了保护一大批文人和党内人士周全,这次行动并没有采访人员跟从 。
海婴随心而动拍下的几张照片,无意中记录了历史瞬间 。
几天后,从香港抵达沈阳的民主人士,召开新政协商讨会议,与会无关的海婴,得以在现场东游西逛 。
恰巧将大家开会的时刻记录了下来,成为了难能可贵的史料 。
海婴后来回忆道:“近七十年来,我的摄影兴趣不减,这与时局、运动、心情和工作、生活有直接关系 。在摄影中我找到的是自己的乐趣,如今却无意间为大家或小家留下了凝固的瞬间 。”
世间最好的人生,莫过于将满腔热爱,融入生活点滴,且因为热爱,为社会贡献一抹微薄的力量 。
以此,成为更好的自己 。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文章图片
周海婴摄:华中轮抵达东北解放区丹东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