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五 )


在那里,海婴受到了顾均正、巴金、吴克坚等人的指导,学业上并未过多荒废 。
但许广平和海婴宁静的生活,却又一次被打破了 。
1941年,白色恐怖四处蔓延,作为鲁迅遗孀的许广平被捕入狱,遭受了电击等重刑,被关在狱中整整76天 。
回到海婴身边时,她膝盖上全是乌青,基本不能走路 。
当她再次见到儿子时,却是满心忧虑 。
她想,如果有一天,自己真的遭遇不测,自己的儿子又没有一技之长,该如何在社会上立足?
再加上同一时期,海婴的哮喘又严重起来,学校也是去一下,不去一下 。
为了让儿子未来可以养活自己,许广平决定给海婴请一个家庭教师 。
然而,这一举动在别人看来却别有深意 。
诸如“鲁迅的家眷过于溺爱孩子”,“恐海婴不能长成鲁迅那样的人”之类的言论,不绝于耳 。
这让年满12岁的海婴,深刻地感受到做名人之子的沉重 。
原以为,风波过去,一切都会平息,但没想到,这些声音始终充斥在海婴身边,持续终生 。
因此,从海婴懂事起,就在努力走出父亲的光环 。
他想要活成自己,凭借自己的努力为社会做贡献的愿望,愈加强烈 。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文章图片
1945年,胜利的曙光普照着每一个中国人,海婴也深处其中 。
可许广平却没有因此感到丝毫轻松,她更焦虑了,因为此时的海婴已16岁 。
为了让海婴有一技之长,许广平便跟海婴商议,让他去夜校里读个会计之类的专业 。
海婴听从母亲的话去听了几节课,觉得自己实在没兴趣,就偷偷跑去旁听了一节无线电课 。
课上老师给他们发了一堆零件,让大家装配收音机、发迅机等物品,这个课程,令海婴心中一亮 。
跟随心之所向,海婴转到了无线电专业 。
不过几年的学习,海婴就在老师们的指导下,考取了当时颇难到手的无线电执照,并兴冲冲地在家里的房顶上架起了天线 。
彼时,正处解放前夕,风声正紧,海婴身份特殊,国民党对这一行为异常重视 。
鲁迅 鲁迅逝世后,儿子周海婴不忘父亲嘱托,终于活成了普通人
文章图片
有一天,有位民主人士去海婴家里做客,提醒道:“你还在玩无线电啊!”
听着意味深长的话,怕累及家人的海婴,最终无奈地拆下了那套无线电装置,海婴第一次无线电试水,“流产了” 。
他那个不甘心啊,想着终有一天能光明正大地“玩儿”无线电 。
这一等就是4年 。
1949年,新中国成立了,海婴为继续梦想和热爱,进入华北大学,对语数英、物理化等科目,进行了系统学习 。
这里的日子,是海婴一生中远离父亲光环的短暂日子 。
在那里,大家穿着学校统一发的制服,吃着学校里无差别供应的餐食,每个人都贫穷且快乐 。
他说:“人人都感受到自己融入了革命大家庭,都需要脱胎换骨,都是大海中的一滴水珠,谁也没有优越感,却又从来不自卑 。”
3年后,海婴又进入北京大学学习物理专业 。
然而,这里的日子,却再次让海婴因为“父亲是鲁迅”而被误解 。
有一天,海婴看到班里一些同学正在打桥牌,于是觉得好奇便走过去看 。
没想到,这个行为被其他同学解读为:“鲁迅的儿子不好好读书,就知道打桥牌 。”
听到这些话后,海婴只是沉默,最终黯然离开 。
从此,海婴为人更加低调,默默扛起父亲加给他的重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