破罐破摔力,也是一种能力


破罐破摔力,也是一种能力
文章图片
创造是人的本能 。 然而 , 当我们吸收同质的信息 , 追随同一个潮流 , 在繁忙中难以宁静自处的时候 , 创造力 , 成为日常中一种稀缺的珍贵力量 。
在这样一个容易陷入慌乱与重复的年代 , 创造力为何重要 , 又为何消逝、如何被保留 , 是我们在沦为彻底的「工具人」之前 , 值得停下来安静思考的问题 。
10月28日 , 由小红书与单向空间联合发起的「不慌信箱」短片的四位主人公 , 许知远、陈婧霏、蔡延?和张煜东 , 一起做客杭州单向空间的不慌客厅 。
在客厅的轻松氛围下 , 四位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坐在一起 , 聊了聊他们的「慌张与创造力」 。
01「慌」的本质是意义真空
单向夜班经理:你们在第一次接触到「不慌」这个主题时有什么感受?你们与慌张和不慌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
张煜东:我在美院上了十年学 , 现在研究生在读 , 本专业是做雕塑的 。 今年5月开始 , 我们团队小伙伴们开始在小红书上面做短视频 。
最开始接到「不慌」这个主题时 , 正好戳中了我当下的心境 。 4月份我们给自己做了一个展览 , 做这个展览的原因是我毕业这一年线下展览取消了 , 这个展览对艺术生来讲是很重要的 , 所以我当时内心就慌了 , 觉得我的作品没有毕业展 , 谁也看不到 , 怎么办?
最后我们决定自己给自己做展览 。 我们在北京顺义一个小小的工作室 , 楼上楼下加起来能有一百平 , 做了一个展览 , 主题叫做《不应该的年代》 。 想表达的其实就是 , 在这个时代里 , 我们对抗焦虑与恐惧 , 要自己做一些事 , 在自己有限的空间里尽自己最大的全力 。
破罐破摔力,也是一种能力
文章图片
中央美院研究生张煜东(小红书ID:@张煜东)
蔡延青:我叫阿菜 , 青菜白菜的菜 。 我们团队一直在做与可持续、环保相关的事 , 它本来就是一件非常需要时间和耐心的事 , 所以当主办方在找我聊“不慌”时 , 其实我已经慌了很多年 。
今年6月1日是我们团队的十周年 , 算起来 , 我们做一件难以描述清楚的事居然已经做了十年 。
过去十年 , 这件事让我既兴奋又痛苦 , 因为我一直把我做的事与其他所谓的风口、资本、数据的东西做很多对比 。 我看我周围创业很成功的同学、朋友 , 他们已经在一轮一轮的融资 , 让我觉得为什么我做的事会那么慢 , 做了那么久还那么小 。
但我突然意识到 , 虽然我也是作为一个创业者 , 但我在做的事是要改变观念、改变人心 , 甚至改变社会 , 它是一件无法用速度、数据或流量去衡量的事 , 它需要耐心去耕耘与培育 , 而我一直用一个当代的标准在看我自己做的事 , 所以就会造成心里的焦灼与慌乱 。
我相信这一次的记录似乎真的就是一面镜子 , 让更多人看到自己的现状 , 我们这一代人的心理状态 。
破罐破摔力,也是一种能力
文章图片
BottleDream创始人、成都铁牛村村民蔡延青(小红书ID:@BottleDream阿菜)
陈婧霏:我是一个唱作人 。 我本科是在清华学金融 , 后来也是在美国学一个金融相关的专业 , 但读书过了三个月以后 , 我觉得我无法继续这样的生活了 , 就退学去了伯克利音乐学院学音乐管理 。 后来到26岁的时候我开始决定自己创作 , 当一个唱作人 。
许老师那条片子中 , 我很喜欢一句话 , “如果无法摆脱慌张 , 那就让慌张吞没你” 。 我觉得这句话其实是一种开放的状态 。 不论你慌与不慌 , 起码你对自己很诚实 , 这很需要勇气 。 我们会看到很多残酷的地方 , 但其实慌不慌并不重要 , 重要的是你怎么能找到一条自己的路 , 一条真正的路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