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进步”――进步精神是志愿服务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志愿者通过参与志愿服务,使自己的能力得到提高,同时促进了社会的进步 。在志愿活动中无处不体现着“进步”的精神,正是这一精神使人们甘心付出,追求社会和谐之境的实现 。
志愿服务理念条款:
(1)确立基本原则 。规定开展志愿服务,应当遵循自愿、无偿、平等、诚信、合法的原则 。
(2)明确管理体制 。规定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机构建立志愿服务工作协调机制 , 加强对志愿服务工作的统筹规划、协调指导、督促检查和经验推广;民政部门负责志愿服务行政管理工作;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负责与志愿服务有关的工作;有关人民团体和群众团体在各自的工作范围内做好相应的志愿服务工作 。
(3)强化权益保障 。规定志愿服务组织招募志愿者应当说明与志愿服务有关的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 , 以及在志愿服务过程中可能发生的风险 。安排志愿者参与志愿服务活动,应当与其年龄、知识、技能和身体状况相适应 , 并提供必要条件;需要专门知识、技能的,应当开展相关培训;如实记录志愿者的志愿服务情况等信息,无偿、如实为其出具志愿服务记录证明 。志愿服务组织、志愿服务对象应当尊重志愿者的人格尊严;志愿服务组织、志愿者应当尊重志愿服务对象人格尊严,不得向志愿服务对象收取或者变相收取报酬 。任何组织和个人不得强行指派志愿者、志愿服务组织提供服务 。
(4)强化促进措施 。规定政府应当根据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制定促进志愿服务事业发展的政策和措施,合理安排志愿服务所需资金 。政府及其有关部门应当为志愿服务提供指导和帮助,可以依法通过购买服务等方式支持志愿服务运营管理,对有突出贡献者予以表彰、奖励,采取措施鼓励公共服务机构等对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给予优待 。鼓励有关单位、组织为开展志愿服务提供场所和其他便利条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招用有良好志愿服务记录的志愿者,将学生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纳入实践学分管理 。
志愿服务精神是一种自愿的、不为报酬和收入而参与推动人类发展、促进社会进步和完善社区工作的精神,是公众参与社会生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方式,是公民社会和公民社会组织的精髓 。概括起来就是“奉献、友爱、互助、进步” 。
志愿服务理念是学习雷锋 , 奉献他人,提升自己 。
扩展资料:
志愿者行动的宗旨为:通过开展志愿服务,推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促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提高青年整体素质,为经济社会的协调发展和全面进步作出贡献 。简单说来就是服务社会、关爱他人 。
自愿是志愿精神的基本品质,且已成为中国志愿服务的首要原则 。自愿参加主要强调参加志愿服务的自觉性,自愿参加是志愿行动的主要特征之一,也是开展志愿者服务活动的前提,只有“自愿”才能成为“志愿”,只有“自愿”才能成为持久 。
对于志愿服务的无偿性,我国主要从精神文明建设的角度,强调其非盈利性和利他性 。中国志愿服务中的无偿精神不是过去我们所理解的“毫不利己、专门利人”式的大公无私的共产主义精神,也不是“不为任何物质报酬”的绝对崇高,而是强调志愿服务的非盈利性和利他性 。
中国志愿服务没有标出多么高的道德准则 , 没有以“无私”的标准来界定志愿参与行为,这样它可以整合更多的“利他”因素来实现自身的发展,即便有些因素是出自于主观的自私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2023生日祝福语最流行10篇
- 2023生日祝福语最流行55条
- 男生互相帮助是什么意思 男生之间互帮互助是什么意思
- 互助南里属于哪个街道?
- 团结友爱互助进步是什么精神?
- 什么是奉献精神?
- 动物之间互惠互助的例子?
- 动物界互惠互助的例子有哪些?
- 忠诚与勇敢的爱尔兰猎狼犬 为人类奉献一生的小卫士
- 怎样能知道男友爱不爱你 男朋友不爱了会有的表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