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dp是什么意思,gdp是什么意思简单说( 三 )


GDP是按市场价格计算的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活动的最终成果 。国内生产总值有三种表现形态,即价值形态、收入形态和产品形态 。从价值形态看,它是所有常住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价值超过同期投入的全部非固定资产货物和服务价值的差额,即所有常住单位的增加值之和 。
关于GDP的核算,按照曼昆的《经济学原理》,GDP(Y)=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净出口(NX) 。其实GDP还有3种方法进行核算:生产法、收入法和支出法 。
生产法是我国GDP的统计方法,GDP从产业的角度,分成第一、二、三产业,分别算它们的增加值然后进行加总,当然还要从最终产品和中间投入两方面扣除通胀因素 。用生产法计算的GDP,是指各部门在核算期内的增加值 。公式如下:GDP=各部门的总产出-各部门的中间消耗 。
收入法:收入法是从各个生产要素的收入角度来计算GDP 。公式如下:GDP=劳动者报酬+生产税净额+固定资本消耗+营业盈余 。
支出法:支出法其实就是曼昆的公式,即加总全社会各类货物和服务的最终消费总额:(消费(C)+投资(I)+政府购买(G)) , 再加上净出口 。GDP=最终消费+资本形成总额+净出口 。
GDP指的是国内生产总值,就是说在一定时期内 , 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就是这样,来自一个善林人的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gdp是什么意思,gdp是什么意思简单说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GDP是什么意思?人均国内生产总值(Real GDP per capita),也称作“人均GDP",常作为 发展经济学中衡量经济发展状况的指标,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它是人们了解和把握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的有效工具 。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是衡量各国人民生活水平的一个标准 , 为了更加客观的衡量,经常与购买力平价结合 。
扩展资料
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总产出(即GDP总额 , 社会产品和服务的产出总额)/总人口
一个国家或地区,在核算期内(通常为一年)实现的生产总值与所属范围内的常住人口的比值(当前流动人口成为全国或地区经济贡献的重要组成部分,决不能忽视,故用户籍人口作为比较指标是不科学的) 。
人均GDP虽然不能直接等同于居民的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但构成了一国居民人均收入和生活水平的主要物质基础 , 是提高居民人均收入水平、生活水平的重要参照指标 。事实上,强调人均GDP的国家,一般也比较注重提高本国居民的人均收入水平和社会公平程度 。
人均GDP观念及其人均GDP状况直接决定和影响着一个国家在居民收入和生活水平及其社会建设方面的投入取向、投入能力与投入水平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GDP(国内生产总值):指一个国家(或地区)所有常驻单位,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和服务价值的总和 , 常被认为是衡量国家(或地区)经济状况的指标 。[1]
GDP是国民经济核算的核心指标,也是衡量一个国家的总体经济状况重要指标,但不适合衡量一个地区或城市的经济状况 , 因为每个城市的生产总值上缴上级或国家的量都不同,所以在每个城市留下的财富就不一样 。[2]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统计局初步核算,2016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为744127亿元 , 比上年增长6.7%;全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53980元,比上年增长6.1% 。[3] 国家统计局2018年1月5日发布公告,经最终核实 , 2016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现价总量为743585亿元 , 比初步核算数减少542亿元;按不变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6.7%,与初步核算数一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