悬剑小女生 “东方夜莺”朱逢博:30岁嫁给老师,守着丈夫的骨灰生活至今( 三 )


朱逢博每次去琴房上课的时候都会经过施鸿鄂的琴房 , 面对走廊如此多的人她只能绕道而行 。
次数多了 , 朱逢博也对这位如此受欢迎的男演员有了好奇之心 。
经歌剧院其他同事介绍 , 朱逢博向施鸿鄂请教唱歌的专业问题 。
施鸿鄂见是同事介绍 , 也不好意思拒绝 。
于是施鸿鄂便让朱逢博唱几个音听一下 。 朱逢博还没唱完一句 , 施鸿鄂就端着水杯就走出了琴房 。
朱逢博看到施鸿鄂离开 , 也没有想太多 , 就一直呆在琴房等着他回来点评自己 。
两个小时之后施鸿鄂终于回来了 , 看到朱逢博还在这等着 , 颇为惊讶 , 觉得这个女孩还挺沉的住气 。
朱逢博询问施鸿鄂自己唱得怎么样 ,
没想到施鸿鄂回答道:“你的声音没什么看点 , 观众记不住 。 ”
朱逢博听到以后沉思了一会 , 便说道:“那你以后教我唱歌吧 。 ”
施鸿鄂本想拒绝 , 但看到女孩眼睛里闪着的光最终也没说出“不行”二字 。
从那以后 , 朱逢博和施鸿鄂经常在一起练习唱歌 。
由于当时朱逢博是传统的民族唱法 , 而施鸿鄂是外国的美式唱法 。
所以刚开始时朱逢博对待施鸿鄂的教学并不能完全接受 。
但是朱逢博骨子里不服输的性格告诉她不能放弃 。
二人每天都朝夕相处 , 爱情的小树也在悄然间生根发芽 。
歌剧院的领导们估计也没有想到 , 朱逢博的爱情发生在了“家门口” 。
但是二人都不确定对方的心意 , 因此也都没有捅破最后一层窗户纸 。
1967年朱逢博终于到了领导口中的三十岁 , 她决定主动出击来收获自己的爱情 。
朱逢博给施鸿鄂写了一封信 , 让施鸿鄂晚上11点在琴房门口的等他 , 署名只留了自己的姓氏 。
然后把这封信交给了施鸿鄂每天去买报纸的那个报社 。
当施鸿鄂收到朱逢博的信时 , 心里既激动又忐忑不安 , 因为他心里也喜欢着朱逢博 。
他知道今天晚上两个人就会有一个答案 。
晚上十一点 , 两个人如约而至 , 朱逢博还没等施鸿鄂开口 , 她便说道:“我决定8月1日和你结婚 , 你表个态吧 。 ”
施鸿鄂听完一把搂住面前的这个女孩 , 两个人相拥而泣 。
1967年的8月1日 , 两个人正式结婚 。
尽管他们的新房很破旧 , 只有十平米 , 而且房间里也没有什么家具 , 最值钱的就只有那家四百元的半新钢琴了 。
当年歌剧院领导担心的事情并没有发生 。
朱逢博和施鸿鄂两人在结婚之后 , 并没有放弃事业 , 在歌剧院里两个人甚至都不说话 , 甚至开会、吃饭时两个人都不坐在一起 。
那时候朱逢博跟着施鸿鄂已经学习了一段时间 , 唱法和技巧都得到了很大程度上的提升 。
并将民族唱法和美式唱法融合在一起 , 形成了一种独特的唱腔 。
上世纪的70、80年代 , 由于外交的发展 , 朱逢博一直在北京工作 。
因为她经常要给各国的领导人进行表演 。
1977年 , 朱逢博随团访问加拿大 , 在加拿大领导人面前用法语演唱了一首《流浪的加拿大人》 。
当现场的观众听完朱逢博演唱之后 , 留下了感动的泪水 。
大家听到朱逢博作为一个中国人 , 法语居然说得这么好 , 觉得她十分厉害 。
她谦虚地说:“我都是为了唱歌学的 , 也是周总理一直鼓励我 , 我才能坚持下去 。 ”
正因为朱逢博在国际上精彩的表演 , 被誉为“东方夜莺” 。
不久之后 , 朱逢博和施鸿鄂的孩子出生了 , 但是由于两人的工作都非常忙碌 , 也没时间照顾孩子 , 所以朱逢博就经常把儿子刚在干妈家照顾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