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师 为什么来找我做咨询的90%是女性,而且都觉得自己比窦娥还冤?( 二 )
文章图片
经常会听到来访者指控自己的丈夫或另一半,是他做得不对,这样就可以理所当然地扮演一个弱者,而弱者更容易引发别人的同情,帮助来访者集结了家人,亲人和朋友的支持 。
同样也可以逃避不完美的自己仍需要成长的事实,“甩锅”后,自己就不用成长了,哪怕代价是一直浸泡在痛苦里,别忘了,除了快乐、痛苦同样也会让人上瘾,只要你习惯了这种模式 。
包括前来向咨询师寻求帮助,抱着受害者的心态,一定程度上可以获得咨询师无条件的关注和疗愈,甚至让自己的撒泼、哭闹、放肆变得合理化,因为我有理啊,我是对的啊(心理学上把这种行为也称为退行,心理上退回到小孩子的状态) 。
文章图片
比如有些来访者会认为自己一路成长而来的遭遇都是父母没有给到自己很好的原生家庭造成的,所以自己的失败颓废等等都应该由父母来买单 。
所以,TA不是无法走出受害者的生活,只是把自己变成一个悲惨者成了TA的选择 。
文章图片
如何通过咨询
摆脱自己的受害者情结?
“受害者角色上瘾”的来访者不管是对咨询师,还是对要从受害者模式中走出来的来访者自身都是极大的挑战 。
文章图片
咨询的开始,来访者必然会有很多隐藏的情绪需要情绪和外泄,此时咨询师对来访者给予的同理共情能够让来访者感受到被接纳,其实这部分也是来访者一直期待从原生家庭中获得的 。
最重要的一步是咨询师帮助来访者一起完成信念的重构,调动来访者的主观能动性 。
在咨询中,如果帮助来访者把中心放在觉察感受和体验的部分:认识到自己其实也可以选择不做“受害者” 。
来访者所要做的就是当自己无法很好地从受害者的角色里出来的时候,在咨询师的引导下探索三个问题:
第一:让你愤怒,记恨的人有没有对你来说好的品质?是否给了TA正面的人设?
第二:TA有没有做过一些事情是让自己比较感动的?
又或者是当生活糟糕地一塌糊涂,自己是否曾经也有过成功光鲜的时刻?
第三:自己内心真实的需要是什么?TA有没有准确地接收到?
来访者在反复练习思考这三个问题的过程中,受害者的感受能更好地得到平衡,从而也能够从“对方就是坏人人设”的固化思维里逐步走出来 。
当来访者开始意识到自己并不是一个彻彻底底的倒霉蛋,周围的人或事也有给予过自己正向的东西,那么来访者就已经开始从受害者的神坛上走下来了 。
文章图片
另外,和觉得没有办法,感到无力的来访者交谈会发现,其实他们当下所遭受的境遇并非绝境,只是没有满足他们内心最想要的那个期待,但并不意味着没有其他选择 。
对于来访者自身而言,其实也不难看到自己是背负着一个“没有办法”的逃避的壳的,而信念的重构就需要从改变自我对话的说辞开始,试着把我没有办法变成当下虽然不是我最满意的,但是我仍然可以有其他的选择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为什么要学会放手?是为了放过自己
- 我爱过你,后来放下了
- 一个没太大能力又无学历的离异女人在深圳有房有车,未来会怎样?
- 只有自己变得优秀了,其他的事情才会跟着好起来
- 生活听语兮:大声说爱你,喜欢就大胆说出来
- 熬出来的人,逼出来的本事!(透彻)
- 深圳宝山技工学校│有些事,说出来,那都不是事!
- 怕啥来啥,原来其中蕴含这样心理学道理
- 本文转自:河南法制报如果人生像考试一样 夜读|来,对一下人生答案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