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衡 中国最浪漫的航天人,却没能上天( 四 )


文章图片
老仆突然下跪:“老爷,三思啊!”
男人满脸不悦:“此乃大喜之事 。我陶某人与火有缘,制了半辈子火器,无甚成就 。今日飞天,人生圆满 。”
老仆老泪纵横:“老爷半生为朝廷制火器,功在社稷,受封万户,可名垂青史 。”
陶老爷望向天空,满眼狂热:“火者,神也,可通天地 。今日陶某借火之力,上天一探 。成,可见天神仙子;败,也可血洒天疆,得其所哉!点火!”
小厮们举起火把,点燃了火箭 。一声巨响后,椅子带着滚滚浓烟离开地面,徐徐升向半空 。
然而片刻之间,椅子便烧成一团火球,陶老爷自半空跌落,坠落山崖 。
张衡 中国最浪漫的航天人,却没能上天
文章图片
这是人类早期火箭史上一个重大事件,1945年,美国火箭学家赫伯特·S·基姆在《火箭和喷气发动机》一书中写下了这个故事 。
20世纪70年代,国际天文联合会将月球背面一座环形山命名为“Wan Hoo(万户)” 。
再后来,钱学森先生把这个故事讲给许多年轻人听 。
张衡 中国最浪漫的航天人,却没能上天
文章图片
钱学森
西方人常说,中国古代只有技术,没有科学 。
很多年轻人常说,中国古代航天史,是无知人做荒唐事,不过笑话一场 。
可那些荒唐的故事,延续了中国人对宇宙几千年的执着,鼓舞后世为实现航天梦上下求索 。
14年前,中国第一颗绕月人造卫星发射成功,我们为它命名“嫦娥” 。
从此,每当人们仰天望月,都能信誓旦旦地说,天上有嫦娥 。
张衡 中国最浪漫的航天人,却没能上天
文章图片
前些日子,人们研究嫦娥五号带回的月球土壤,刷新了人类对月球的认知 。
如今,我们的嫦娥,是最了解月亮的“人” 。
背负着古人一代又一代地盼望,千年之前的笑话,我们努力让它成了真话 。
张衡 中国最浪漫的航天人,却没能上天
文章图片
史册上,先人们异想天开,傻傻地付出,九死不悔 。
新闻中,子孙不忘初心,发展科技、提升国力,我们越飞越高 。
每多走一步,我们就回一下头 。
越发觉得,那些飘渺的神话,并不可笑 。
它们是荒诞的历史,也是高楼下的基石 。
我们崇尚科学,我们铭记历史 。
我们昂首向前,我们致敬祖先 。
这些遥远的、眼前的、靠谱的,或挺不靠谱的故事,都是中国人才能理解的浪漫,是中国人才能拥有的 。
九天朗朗,好风借力,神舟英雄闻天语 。
九天苍苍,拂日揽月,华夏儿女摘星去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