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中青评论
3800万“不识字”群体的存在 , 无形中“提交”的是一份对于知识的渴望 。
近日 , 73岁退休教师杨维云开直播教识字的故事 , 引发社会关注 。
据《北京青年报》报道 , 杨维云当过50年教师 。 去年开始 , 她在短视频平台开起了“喜洋洋拼音课堂” 。 她原本定位的受众是学龄前后的孩子 , 可随着时间流逝 , 她发现成年人反而是学生的主体 , 中年人居多 , 大部分是女性 。 因为不会拼音 , 他们一直生活在挫折和自卑中 。 她在直播间不带货 , 不收报名费 , 也不收学费 , 真正实现了无偿授课 。
看到这条消息 , 我的第一感觉是 , 杨维云是在以一个人的力量帮一群人圆梦 , 填补着某种空白 。 这些身份特殊的学生背负着不识字或不会拼音的“秘密” , 在世间遭遇了种种窘迫 。 用杨维云的话说便是 , “很多不识字的成年人生活在自卑中” 。 例如 , 因为不认识字 , 一些人连坐车都不会 , 他们不敢去陌生的地方 , 担心自己教不好小孩 , 打工时也看不懂老板的文字指令 。 而这些人的苦恼 , 很多时候是隐形的 , 没有被注意到的 。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齐鲁晚报
昔日 , 我的祖母也曾经和我说起不识字的苦恼 , 那时我祖父给她的信件或旧物 , 她多会拿给我“认字” , 但当时的我并未往心里去 。 在她去世多年之后 , 我才明白 , 我本来是可以教会她一些字的 。
很多时候 , 人们热衷于渲染“知识爆炸”带来的高亢体验 , 对于不识字现象则会下意识地无视和回避 。 在这种情况下 , 不识字、不识拼音的痛楚淤积在不为人知的地方 , 鲜有人关切 。 而杨维云的主动作为 , “不经意”地开启了一场深度改变 , 带来了一场课内课外的共情 。
数据告诉我们 , 不识字的痛楚 , 绝不只是个体的遗憾 。 据报道 ,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显示 , 全国不识字的成年人一共3800万 , 这个群体里女性占比达75% 。 杨维云的一个直播间就获得了几万名学生 , 这样的求知需求 , 隐隐代表着一个广阔的“市场” 。 这个“市场”有待于有识之士们去进一步开掘 。
比起当年的“扫盲” , 新媒体时代的“拼音补课” , 具有双重意义:帮人识字、识拼音 , 既让人消解了缺憾 , 完成了基础性的训练 , 又让人可以借此展望更广阔、更友好的生存空间 。 识了字 , 还可以使得“文化课”和人生际遇发生“化学反应” , 令个体少一些挫折 , 少一些不便 , 乃至开启改写命运的故事 。 例如 , 杨维云的学生张梅(化名)学会了写自己的名字 , 还找到了工作 。
3800万“不识字”群体的存在 , 无形中“提交”的是一份对于知识的渴望、对于常识教育的需求 。 一个人的直播间毕竟资源和力量有限 , 要想消解众多不识字者的困窘 , 帮助他们取下身上的“文盲”标签 , 需要更多的“杨维云” 。 令人欣慰的是 , 杨维云并不孤独 。 有报道提及 , 不少类似的主播都在将识字的希望带给更多人 。
应该看到 , “杨维云”们的主动作为 , 是对知识普及项目的有益补充 。 近年来 , 不少基层政府机构兴办的各类识字班 , 对于减少不识字人口起到了核心作用 。 在这个基础上 , 我们乐见民间识字课和政府识字项目的共鸣与合作 。
撰文/伍里川
【|73岁老人直播教成年人识字:他们不该被忽视】微信编辑/王钟的
中国青年报·中国青年网出品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景宁畲族自治县|在骗子找到老人的第二天,大篷车进村了
- 日本_社会|未富先老,生无所依,长寿已成为日本老人的负担
- 谢谢你医生|《谢谢你医生》不愿赡养老人的弟弟妹妹:爸把房子给你了,就该你照顾
- 杨子钰|杨子钰妈妈晒“红裙照”,被质疑太强势,靠女儿涨粉直播卖货
- 李佳琦|李佳琦直播间公开怼女助理:不要用你的三观,去评价别人的生活!
- 民警|崇明两老人走亲访友返家迷途 民警提醒:独自出行须带好通讯工具
- 扬州|扬州男子醉驾撞伤老人谎称是妻子所为,被同车女儿当场戳穿
- 结婚|妈妈催结婚!沫子开发直播新形式:直播间抽一个直接结婚
- 王净宇|哈尔滨一老人病倒街头无人扶?两名路人边拍视频边帮扶,网友点赞
- 山东|山东七旬老人自制“全自动”狗车遛弯,网友慕了:这配置挺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