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婚|“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男性和女性的困境差异

农村男青年结婚难:南北方的异同十几年前 , 我还在做博士论文调研时 , 就关注到了农村青年结婚难的现象 。 当时我主要研究的就是农村问题 , 如农村妇女、农村老年人养老等 。 只要到农村调查 , 一定会了解受访者的家庭情况 , 比如家庭结构、婚姻情况、家庭收入 。 2007年底我们团队去湖北英山调研时 , 当地一个村子里10个适婚男性当中 , 有四五个是光棍 , 有些地方甚至会出现“光棍村” , 这给了我很大的冲击 , 就开始特别留意这个问题 , 当成一个课题来研究 。
结婚|“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男性和女性的困境差异
本文图片
《大江大河》剧照
2007年至今 , 我们每年至少有3个月的时间 , 会到全国各地的农村做田野调查 。 最近刚从河南驻马店调查回来 , 在那里待了18天 , 每天上午、下午每个单位时间至少访谈1~2个人 , 一个人访谈1~3个小时 。 走的地方多了 , 就发现在全国 , 80后进入适婚年龄以后 , 农村男青年都出现了结婚难、“光棍”多的情况 。 在社会学里 , 有一个词叫“婚姻挤压” , 是指适婚男女性别比失衡后 , 其中一种性别的人口无法找到配偶的现象 。 婚姻挤压现象的出现 , 我把它分成三个层级来解释 , 第一个层级是宏观层面的性别挤压 , 第二个层面是地域上的梯度挤压 , 这是中观层面的 , 第三个层级是竞争挤压 , 这是微观层面的 。 先说性别挤压 。 在中国农村 , 被挤压的是男性 。 男青年难找对象最根本的原因是性别失衡 , 男性数量比女性多出许多 。
结婚|“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男性和女性的困境差异
本文图片
《光棍儿:中国结不了婚的男人们》剧照性别比是以100位女性所对应的男性数目为计算标准的 , 一般是在102~107之间 , 也就是说 , 出生100个女性对应102~107个男性是正常范围 。 在这个范围的性别比下 , 有些男性会往下一个年段寻找对象 , 有一些身体有残疾的男性最终可能就找不到对象 。 根据统计数据 , 1982年起我国的出生人口性别比就有所失衡 , 那年的比例是108.47 , 稍微超出正常值范围 , 但1990年就升高到111.87 , 已经高出正常值许多 , 2000年上升到了116.96 , 属于超常规性别比了 。 这种失衡在农村更突出 。 不过 , 农村结婚难的问题 , 在南北方出现的时间不一样 。 在南方农村 , 婚姻问题从上个世纪90年代就出现了 , 也就是说 , 很多70后已经在为结不上婚而烦恼;但在北方农村 , 主要是秦岭淮河以北的平原地区 , 婚姻问题出现得相对晚一点 , 应该是在2010年前后才凸显 。
结婚|“农村青年找对象难”:男性和女性的困境差异
本文图片
《光棍》剧照这种南北差异 , 除了性别失衡外 , 还有人口流动的影响 。 在南方 , 尤其是云贵川等西南地区 , 耕地面积小 , 年轻人从80年代就开始向东部经济发达的地方流动 。 按照我国的传统 , 女性可以外嫁 , 而男性即使外出 , 一般也会回本地结婚 。 所以南方农村大量女性流出之后 , 这些地方的本地通婚圈很快就瓦解了 , 适婚男性在本地也就很难找到对象 。
而北方的耕地面积大 , 农村人口外流相对比较慢 。 90年代时 , 这些地区主要是男性外出务工 , 女性大多留守家乡 , 本地通婚圈没有被打破 , 所以80后尚且没有出现比较大规模的光棍现象 。 但最近十几年 , 不管南方北方 , 到东部、到大城市里务工已经成为了大趋势 , 年轻人口都在流失 。 一般来说 , 在外地 , 女性能够很容易找对象、结婚 , 并留在打工的城市 。 最后造成的结果是 , 中西部相比东部、农村地区相比城市地区 , 都出现了结构性的女性资源稀缺 。 通俗来说 , 就是“山上的姑娘嫁山下 , 山下的姑娘嫁城郊 , 城郊的姑娘嫁城里” 。 我把这种现象称作婚姻挤压的第二层级——梯度挤压 , 指的就是因不同地区的农村发展有较大差异 , 自然、经济条件较差的中西部农村 , 适婚男性“被挤压”的现象 。 “彩礼”的竞争人口流动导致城里的男性相对容易结婚 , 山上则成了“婚姻低洼地” 。 因此 , 山上的男性就不得不提高婚姻支付来提高自己的竞争力 , 最直接的表现就是我们经常听到的“天价彩礼”问题 。 一般来说 , 农村地区还是更偏好本地婚 , 双方知根知底 , 婚姻较为稳定 , 也有利于增加男女双方的社会资本 。 在性别比相对合理的状态下 , 彩礼多是象征性的 。 以前我们在南方农村调研发现 , 性别均衡时 , 彩礼钱不会很多 , 叫做“奶水钱” , 是男方给女方家庭的劳动力补偿 。 其逻辑是 , 女性外嫁 , 对其原生家庭来说 , 是抚育成本和劳动力的纯损失 , 因此婚姻的成本主要由男方来承担 , 包括酒席花费、彩礼、首饰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