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街亭是现在的哪里,街亭在什么地方,马谡为何丢失了易守难攻的街亭?( 三 )


至于街亭镇东南的天水县南部地区,正是北秦岭山区 。这一带山势陡峻,海拔在1000米至2300米以上 。天水县东部山地为小陇山林区,今天这里的人口密度也比较小 。古代这里是森林区,没有城邑,也没有东到关中的道路 。
现在山天水县东的东泉通往该县东南的利桥的公路,也是由利桥往南,绕道经由甘肃两当、陕西凤县两县境 , 而后又大致沿宝成铁路线通往关中地区的 。这条公路也没有从天水县东部直接通往宝鸡市 。之所以如此,就是受到山川地形的影响和制约 。这也说明 , 街亭镇以东的渭水南部地区 , 在古代并不存在一条直接东达关中的道路 。
上述论证说明,《街亭考》中所说的由街亭镇往东、沿渭水或秦岭的“陈仑――陇山――上大道”,实际上是不存在的 。既然如此,那么张邰的西援大军也就不是经由此道到达天水一带的,同样马谡率领的先锋部队也不会由此道循南山东进去强占陇山,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的 。这样一来,《街亭考》所说的街亭即街亭镇,也就失去了它在战略上的重要地位 。
因为街亭镇并不在张部西援军必经的交通要道上,所以张邰与马谡的部队也就未必在此相遇,这两支军队也就不会因之而进行激战了 。即使两军相遇,发生激战 , 那么街亭一役的失利 , 也决不会产生导致诸葛亮初出祁山全局失败的严重后果的 。
而且,所谓的“陈仑―陇山―上大道”,不仅在山川地形上来看是行不通的 , 在古代文献中也是没有根据的 。很多历史记载证明 , 沟通关中和陇右一带的古道,并不是经由渭水以南的天水县境的秦岭的,而是翻越渭水以北的陇山和六盘山南段 。而且这条连接今关中和天水地区一带、逾越陇山的道路 , 远在春秋初年已经成为秦人往来的通道了 。
可见 , 《街亭考》是甘肃天水街亭镇的说法是可疑的 。
要确定街亭的具体位置,有一个问题非常关键:即诸葛亮初出祁山时,张邰的西援大军到底经由何地到达陇右的呢?根据《三国志?张既传》中记载,张邰的军队是由关中经陇山前往陇右的 。
从魏国陇西太守游楚的分析来看,蜀军若能切断魏军西援的通道陇山,那么一月之中,陇西吏人不攻自降 。由于蜀军未能断绝陇山通道,结果使魏国诸军上陇,诸葛亮失败而走 。
由此可见 , 当时陇山道对于魏、蜀两方都是势所必争的要害之地 。争战的双方对此都是深明利害的,对于足智多谋、精通兵法的诸葛亮来说,尤其是如此 。既然魏军是经由陇山到达陇右的 , 那么诸葛亮命马谡向渭水以北的陇山地区进军,就成为势所必然的军事行动了 。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封锁魏军西援的通道,才能瓮中捉鳖,攻占陇右诸郡 。
如此说可以成立,那么张邰与马谡两军激烈争战的街亭也就只能在陇山地区的某地,而不会在《街亭考》所说的渭水以南的地方 , 这就排除了街亭在甘肃天水街亭镇的可能性 。
已如上述,诸葛亮初出祁山时,魏国的西援军是由陇山进入陇右的 。但古代的陇山有几条通道,魏国的援军究竟是由哪一条通道到达陇右的呢?关于这一点 , 可以从诸葛亮再出祁山时魏国援军的动向中找到一些线索 。
《三国志?张邰传》中说:
“诸葛亮复出祁山,诏都督诸将西至略阳,亮还保祁山,邰追至木门,与亮兵交战……”
这说明诸葛亮再出祁山时,司马懿、张邰等的援军 , 由长安到今陕西千阳,而后“二日兼行”,到了陇右的汉阳 , 而且该军还行经略阳(今甘肃秦安县陇城镇) 。如果渭水以南真的有一条“陈仓―陇山―上大道”,那么司马懿、张邰就理应先进军陈仓(今陕西宝鸡市东),然后循南山西进,直达上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