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二 )


在一个平安夜,时任助理医生的林巧稚,迎来了医生生涯第一次大手术 。
当时,一个20岁的女子突然被送来急诊 。
根据家人的描述和初步的检查,林巧稚判断病人为宫外孕,需要马上手术,否则会有生命危险 。
但当时,所有的医生都已经下班去参加聚会 。
无权处置这样病人的她,一边通知准备手术,一边向主治医生报告 。
主治医生回复:“外面风雪很大,赶过去要很长时间,病人等不了 。请你全权负责吧,可以让病人转院 。”
这么大的风雪,病人还能去哪呢?
看着危在旦夕的病人,林巧稚没有过多的考虑,决定亲自操刀为她进行手术 。
手术成功后,她引起了更多人的注目 。
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文章图片
工作中的林巧稚
不到半年的时间,她就从助理住院医生被提到了总住院医生 。
别人五年才能走完的路,她用半年就走完了 。
【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1939年,她远赴美国芝加哥医学院攻读医学研究生 。
在导师的推荐下,本来已经确定留校的林巧稚还是踏上了回国的归途 。
学成归国,为中国妇产科奉献一生本就是她从医的初心 。
1941年,太平洋战争爆发,协和医院被迫关闭 。
林巧稚便在家中开设了妇产门诊 。
当时,医疗物资面临着匮乏的困境,她便在草木灰铺就的病床上坚持接诊 。
为了给乡下病患救治,林巧稚还经常骑着毛驴为她们登门诊治 。
遇到穷苦病人,自己垫付医药费更是常事 。
林巧稚说:“作为一个医生,既然病人把自己的健康希望给了你,你就要尽心尽力,负责到底 。”
就这样,在这三间平房里,林巧稚坚持了六年 。
六年间,前后总共接诊了上万人,留下了8887份病历 。
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文章图片
林巧稚手写的病例,字迹清楚工整 。
解放前夕,北平城防总司令傅作义的夫人为林巧稚送来机票,并承诺帮助她尽快出国 。
对政治毫无兴趣的林巧稚,婉言谢绝了这张珍贵的机票 。
战乱时节,为了这些投奔她来的病人,她选择留在北京小诊所里继续行医 。
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文章图片
抗日战争胜利后,协和医院恢复,林巧稚重回医院任职 。
1949年林巧稚收到了开国大典的邀请函,为了手术中的病人她婉拒了邀请 。
但在《打开协和窗户看祖国》一文中,书写下新中国成立时的喜悦心情:
“协和的窗户打开了,竖起了五星红旗……我们为祖国伟大的进步感到光荣骄傲 。”
协和医院 她终身未婚,却是“万婴之母”:我的存在,就是为了病人
文章图片
领导人会见林巧稚
在日常的工作中,她时常资助生活困难的病人,每次出诊总是在出诊包里装着钱,便于随时接济有困难的病人 。
为了让病人省钱,她常告诉患者,不要挂她的专家号,她说:“挂普通号也是我给你们看病” 。
原协和医院副院长黄人健回忆说,她曾看到林大夫掏出几十块钱,给一个流产的贫穷妇女,让她买营养品 。那时林大夫的工资是200块,像这样资助病人的情况在她身上太常见了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