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波古称,宁波在古代称为什么( 五 )


五代十国属于吴越国 。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 , 属于两浙路 。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属于两浙东路 。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为庆元府,属于两浙东路 。
元朝至开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称庆元路 。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 , 属于江浙行省 。
明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全国沿海地区海禁,唯独明州对外开放 。宁波博物馆
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府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
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属于浙江省 。
民国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 属于浙江省 。
明州 。。。
甬城

宁波古称,宁波在古代称为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宁波古称是什么?宁波历史悠久 。早在七千年前,先民们就在这里繁衍生息,创造了灿烂的河姆渡文化 。春秋时为越国地 , 战国中期以后为楚国辖地 。公元前222年,秦定楚江南地,置鄞、、句章3县,属会稽郡 。东汉永建四年(公元129年)起,至三国至魏晋南北朝时期 , 3县除隶属的州、国和郡名时有变动外,其区域范围基本未变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3县同余姚合并 , 称句章城,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仍属会稽郡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 , 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称县,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州 , 辖、慈溪、奉化、翁山4县,州治也在小溪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 , 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 , 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五代称明州望海军 。北宋建隆元年(公元960年)称明州奉国军 。北宋熙宁七年(公元1074年)隶属两浙东路府 。南宋绍兴三年(公元1133年)置沿海制置使 , 辖温台、明越四郡 。南宋庆元元年(公元1195年)升为庆元府 。元朝至开元十三年(公元1276年)称庆元衙门 。元朝大德七年(公元1303年)设浙东道都元帅府 。朱元璋吴元年(公元1367年)称明州府,明洪武十四年(公元1381年)为避国号讳,朱元璋取采纳鄞县读书人单仲友的建议,取“海定则波宁”之义,将明州改称宁波府 。宁波之名沿用至今 。[现为宁波市人民政府]清雍正四年(公元1726年)设宁绍台道 , 驻宁波 。1927年划鄞县城区设宁波市 。1949年5月浙东解放,鄞县城区建置宁波市,城区亦为宁波专署驻地 。1983年撤销专署 , 实行市管县体制,随着北仑深水良港的开发建设,宁波逐渐由河口城市向海港城市演进 , 并形成三江、镇海、北仑三片滨海临江发展的空间格局 。1986年宁波列为全国历史文化名城,1987年经国务院批准,成为计划单列市 。
隋开皇九年(公元589年) , 
3县同余姚合并,称句章城,县治置小溪(今鄞州区) , 仍属会稽郡 。
唐武德四年(公元621年),改置鄞州,设州治于三江口;
武德八年(公元625年)改称县 , 属越州,县治复置小溪 。
唐开元二十六年(公元738年)设明州,辖、慈溪、奉化、翁山4县 , 州治也在小溪 。
唐长庆元年(公元821年)州治从小溪迁至三江口,并建子城 , 为其后一千多年来宁波城市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据记载,宁波最早的城垣为东晋隆安四年(公元400年)刘牢之所筑,称筱墙 , 故址相传在今西门筱墙巷一带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