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备的性格特点,刘备的性格特点( 三 )


参考资料:刘备-百度百科
人物性格:一是亲贤爱士,善待人才;二是生性善良,受民如子;三是待人宽厚,不求全责备;四是偶有权谋,颇有心计 。
刘备虽有皇家的血脉,但却经历了家道中落、幼年丧父的人生悲剧,儿时为生活所迫便随母“贩履织席为业”,始尝人生的艰辛 。这段为生活所迫的人生逆境磨砺了刘备的心志,也铸就了他与人为善的品格 。
刘备母亲是一个很有见识的人,尽管穷,也要送刘备读书 。在刘备十五岁时,他与公孙瓒、刘德然师从著名学者九江太守卢植,少年刘备在为人处事及社会见识方面的不同凡响 。
令他的同宗刘德然的父亲大为赞赏,当时刘德然的父亲每次给儿子学习费用时都要给刘备一份,俩人待遇相同,以至于德然之母少不了有些怨言 , 德然之父却说“吾宗中有此儿,非常人也”,看来这位蜀汉先主在少年时代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气质便有过人之处 。
扩展资料
刘备(161年-223年6月10日),即汉昭烈帝(221年—223年在位),又称先主,字玄德,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涿州市)人,西汉中山靖王刘胜之后 , 三国时期蜀汉开国皇帝、政治家 。
刘备少年时拜卢植为师;早年颠沛流离,备尝艰辛,投靠过多个诸侯 , 曾参与镇压黄巾起义 。先后率军救援北海相孔融、徐州牧陶谦等 。陶谦病亡后,将徐州让与刘备 。赤壁之战时 , 刘备与孙权联盟击败曹操,趁势夺取荆州 。而后进取益州 。
于章武元年(221年)在成都称帝,国号汉 , 史称蜀或蜀汉 。《三国志》评刘备的机权干略不及曹操,但其弘毅宽厚,知人待士,百折不挠 , 终成帝业 。刘备也称自己做事“每与操反,事乃成尔” 。
章武三年(223年),刘备病逝于白帝城,终年六十三岁,谥号昭烈皇帝,庙号烈祖,葬惠陵 。后世有众多文艺作品以其为主角,在成都武侯祠有昭烈庙为纪念 。
【刘备的性格特点,刘备的性格特点】人物性格
笼络豪杰,深得人心
刘备寡言少语,喜怒不形于色 , 能谦恭待人,城府极深 。刘备年轻时师从东汉大儒卢植不爱读书,喜欢弄狗骑马 , 喜欢结交豪爽之士 。因此,青年时代就有不少年轻人争相依附他 , 这是他性格的优点 。
刘备入蜀后,实行拉拢当地豪门士族的政策,发还他们的田地和房屋,鼓励发展农业生产 , 因而深得民心 。
识人善用,君臣融洽
刘备礼贤下士,慧眼识才 。在爱才、用才上 , 尽管刘备、曹操、孙权三人有共同的特点,但刘备比他们两人更胜一筹,在用人方面,毛主席曾对人评价:“刘备这个人会用人,能团结人 , 终成大事 。这是他成功的关键 。”
陈寿也评价刘备为:“先主之弘毅宽厚,知人待士 , 盖有高祖之风,英雄之器焉” 。
刘备创业之初,势单力薄,颠沛流离 。虽然两次占据徐州,但都最终失败,但是他注意收买人心,不论什么情况,他都以民为先 。后来,三顾茅庐得诸葛亮,有了著名的“隆中对”,形成自己的立国纲要 。他一生重用诸葛亮 , 如鱼得水,共谋大业 。他在乡党之中得到后来勇冠三军的关羽、张飞,重用行伍出身的魏延,成功地镇守了汉中这个战略重地……从另一方面说明刘备知人善任的本色,很会笼络人心 。
坚忍不拔 , 终成大事
刘备性格中还有坚韧不拔、屡败屡战的优点 。刘备创业之初,艰辛异常 , 东奔西走如丧家之犬,依靠袁绍时,受到节制,依附曹操时,曹操众谋臣想诛杀他 。曹操两次都免杀,并以礼相待 , 后他又趁机逃脱,联吴拒曹 。他也曾依赖刘表,却被刘表暗地里提防 , 忍辱存身,以图称霸 。可见他有坚韧不拔、锲而不舍的精神,是一个打不败、拖不垮的硬骨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