屈原为什么投江,屈原投江的原因是什么?( 三 )


参考资料:人民网-屈原投河并非为“殉国”,而是殉自己的心志
屈原投江的原因是当时他心怀爱国之志,犯颜进谏被朝中佞臣诬陷,导致自己一个贵族公子遭到流放,当时走到了泊罗江,正好看到了自己的国家正在被秦国攻打,知道楚国已经逃不掉灭亡的灾难,愤怒之下跳江自尽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遭受长期放逐,行吟于沅湘泽畔,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于是‘ 怀石自投汨罗江以死’ “ 。
到了公元前278年五月初五那天,他抱着一块大石头,跳到汨罗江里自杀了 。附近的庄稼人,得到这个信儿,都划着小船去救屈原 。可是一片汪洋大水,哪儿有屈原的影儿 。大伙儿在汨罗江上捞了半天,也没有找到屈原的尸体 。渔父很难受,他对着江面,把竹筒子里的米撒了下去 , 算是献给屈原的 。
到了第二年五月初五那一天,当地的百姓想起这是屈原投江一周年的日子,又划了船把竹筒子盛了米撒到水里去祭祀他 。后来,他们又把盛着米饭的竹筒子改为粽子 , 划小船改为赛龙船 。这种纪念屈原的活动渐渐成为一种风俗 。人们把每年农历五月初五称为端午节 , 据说就是这样来的 。
扩展资料:
《史记:屈原贾生列传》:“屈原遭受长期放逐,行吟于沅湘泽畔,楚国郢都被秦军攻破,于是‘ 怀石自投汨罗江以死’ “ 。
屈原热爱祖国,一生为实现祖国的安定和强盛而斗争,直至投汨罗江自尽,以身殉国 。后遂以“屈原沉江” 、“沉江” 、“投汨”比喻那些忧国忧民、为国家的危难而献出生命的人 。
屈原的爱国精神集中在表现在《离骚》等诗篇里 。他的诗篇编制宏大,内容丰富,语言优美,对中国诗歌的发展有着巨大的影响 。屈原的爱国精神和艺术创作,是中国乃至全世界巨大的精神遗产 。从古至今,每年农历的五月初五,世人都做粽并戴五色丝和练叶、举办龙舟竞渡等活动纪念这位伟大的爱国诗人 。
参考资料:百度百科-屈原沉江
1、政治上的失败,屈原是个大政治家、诗人,并且他在楚国还是皇族,所以,在当时的楚国他还是比较受重用的 , 可以跟楚王同朝议事,并且还掌管着接待“外宾”的权利,可以说,当时楚王还是比较依重屈原的,不过,屈原这个人呢,办事儿不知道迂回,遇到什么看不惯的事情和有错误的朝臣,往往正面与其冲突 , 这样一来,结怨甚深 , 屈原还是个替老百姓着想的开明官吏,这也与当时的腐败格格不入,因此 , 朝中上下都与其意见相左,很多人在楚王面前说他的坏话,结果,他的权利渐渐被楚王削弱了,就是这样,屈原也没有吸取教训 , 还是写诗嘲讽当时的时政 , 这更增加了当权者对他的不满 。
2、楚王的昏庸,楚王(也就是楚怀王)可以说是个大胡涂蛋,好坏不分,是非不辩,当时秦国有个相国叫张仪,去楚国离间楚齐之间的关系,答应以六城相酬谢,大约有六百里土呀,这是很大的地盘了,楚王便答应下来,并满派人到齐国当面唇骂齐君,就这样,楚齐失合,当楚王派人接收这六百里土地时,秦国翻脸了,只给了楚国六里土地,楚王大怒,重新重用屈原去齐国说合,另一方面,发全国之兵与秦国交战,结果大败而归,但楚王还是不算完 , 非报这一箭之仇不可 , 可是楚国的大片土地都被秦国给夺了去,这时候,楚王派使臣去秦国讲和,并且愿意割让土地给秦国 , 目的就是要张仪 。张仪自愿到了楚国 , 被楚王关进了大狱,本来杀张仪是可以平息楚国的民怨的,可是张仪很聪明,他用重金贿赂楚王的爱妃,在女人的枕边风下 , 楚王放归了张仪,屈原那时正好从齐国赶回,见到楚王便当殿质问楚王为什么不杀张仪?楚王这才明白过来 , 派人去追 , 已经追不上了 。秦国当时的国君驾崩后,新君继位,请楚王参加大会商量事情 , 屈原极力反对楚王去参加,因为屈原知道这是秦国的一计,楚王只要去了,就肯定会被扣下,而这时,楚王的两个儿子,却一至赞成楚王去 , 其他的大臣也赞成,屈原当时甚至都扯着楚王的衣服不让他走,可是楚王就是听不进去,他认为,秦是大国,不会背信弃义,而他一到约会地,就被秦给扣了 , 这位楚王,从此就再也没有回到楚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