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与东亚地区大多数从事文物建筑保护的专业人员最初多从事建筑史研究的学术背景有关 。人们从建筑史研究的角度把文物建筑初建时的形态视为最重要的价值所在 。
2000版《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第二条的指向性就很清晰:文物古迹保护的目的是为了保存历史信息 。从上世纪80年代到2000年,文物保护中不断强调了保护对象一定是一种真实的物质遗存,这些物质遗存承载了极其丰富的从古代流传至今的历史信息 。这是人们对于文物的基本认识,文物保护的几个基本原则:可逆性原则、可识别原则和最小干预原则得到了强调 。
扩展资料
文物保护原则的发展
上世纪30年代,梁思成先生的论述就涉及到文物保护原则方面的内容 。他在1932年的文章中提到 , 保护可以分为“修”和“复原”两类 。破坏的部分需要修补,这毋庸置疑;“有失原状”的应该恢复 。他认为 , 复原是个复杂的问题,“必须主事者对于原物形制有绝对根据 , 方可施行”“否则仍非原形,不如保存现有部分” 。这对中国文物保护产生了长远影响 。
50年代以后 , 随着一些重要保护项目开始实施 , 修复原则变得更为清晰 。这个时期认为恢复原状是我国文物保护的最高追求 。我国文物保护界的前辈学者余鸣谦先生在1957年的文章中就提到:能够复原成统一的时代形式当然是最希望的 , 恰如其分的复原将使古建筑价值大为提高 。
60年代的《文物保护管理暂行条例》提到,文物修缮都以恢复原状或保存现状为原则 。1982年的《文物保护法》中,这一表述就变得比较模糊 , 称之为“不改变文物原状原则” 。祁英涛先生在他的文章中探讨了对不改变文物原状的看法,他认为,这个原则实质上包括了恢复原状和保存现状两个层次 。这也反映出这一时期,文物保护工作者在这个问题上的纠结 。
参考资料来源:人民网–中国文物保护原则的演变与发展
文物保护的基本原则包括:必须原址保护、尽可能减少干预、定期实施日常保养、保护现存实物原状与历史信息、按保护要求使用保护技术、正确把握审美标准、必须保护文物环境、不应重建已不存在的建筑、考古工作注意保护实物遗存、预防灾害侵袭等 。
中国登录不可移动文物近77万处,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352处 。国家核定公布国家历史文化名城118处,国家历史文化名镇名村350处 。我国已拥有世界遗产46处,其中世界文化遗产29处,世界文化与自然混合遗产4项 , 世界自然遗产8项 。
扩展资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第二条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下列文物受国家保护:
(一)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和石刻、壁画;
(二)与重大历史事件、革命运动或者著名人物有关的以及具有重要纪念意义、教育意义或者史料价值的近代现代重要史迹、实物、代表性建筑;
(三)历史上各时代珍贵的艺术品、工艺美术品;
(四)历史上各时代重要的文献资料以及具有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的手稿和图书资料等;
(五)反映历史上各时代、各民族社会制度、社会生产、社会生活的代表性实物 。文物认定的标准和办法由国务院文物行政部门制定 , 并报国务院批准 。具有科学价值的古脊椎动物化石和古人类化石同文物一样受国家保护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中国文物古迹保护准则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2022年立夏应该吃什么养生 立夏养生要注意什么
- 2022年立夏应该注意什么 立夏的运动要注意什么
- 2022年立夏应该吃什么 立夏的运动
- 2022年立夏应该做什么 立夏节气宜养生
- 立夏应该吃什么饭 立夏应该吃什么食物
- 一次性口罩用完消毒后可以再用吗,一次性口罩高温消毒后可以继续用吗口罩应该怎么戴
- 台风哪个方向风力最大 遇到台风应该注意什么
- 浴霸灯线怎么接 浴霸灯线应该怎么安装【详解】
- 手机wps表格怎么制作表格,手机WPS做表格应该怎么用
- 属蛇的男人对待感情是什么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