席勒 席勒,一个以意志为自由器官、用审美表现自由的“文化的医生”

“人不应想着揭开伟大的真理,否则真理将会把人推向平庸;人们更应该怀着激情与热爱将真理付诸行动,因为真理只有这样才会变得富足而美丽 。这就是弗里德里希·席勒的美学宗教 。”——《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
说到十八世纪的德意志文化精神,有一个人总是会被反复提起,他的卒年以其名字命名,即便已经逝世两百多年,他在审美、理想、自由、道德方面的论述依然为人津津乐道 。他便是德国古典美学的杰出代表、“狂飙运动”的主要人物之一——弗里德里希?席勒 。
海涅曾说:“席勒为伟大的革命思想而写作,他摧毁了精神上的巴士底狱,建造着自由的庙堂 。”
席勒的一生注定是充满坎坷波折的,他常常与康德和歌德一起被人们研究和讨论,但是显然,席勒短暂的一生远不如另外两位那般,或安宁顺遂或洒脱淡然 。在那个充满着思想巨变、酝酿着革命风暴的激荡年代里,席勒的思想与学识、热血与性情,使得他对于自由和审美有着更为深刻独到的见解 。他认为,自由不是政治经济权利的自由行使和享受,而是精神上的解放和完美人格的形成,而对于审美的教育,正是政治经济改革的关键之所在,为了寻找那条通往自由的道路,席勒在理想主义的漩涡中走完奋斗而挣扎的一生 。
在德国知名学者、文化大家吕迪格尔·萨弗兰斯基曾为之立传的德意志思想群星里,如彗星般一闪而过的席勒,却留下了永恒的光辉,萨弗兰斯基用这本讲述了席勒不凡一生的《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引领读者一同走进这个德意志精神难以忘却的黄金时代 。
相较于很多描写席勒的作品,萨弗兰斯基的《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中以更为翔实的记载以及更多鲜为人知的史料,从生平、作品、思想等各个方面,为我们全面、立体、客观地描绘了席勒短暂而伟大的一生 。
席勒 席勒,一个以意志为自由器官、用审美表现自由的“文化的医生”
文章图片
01.意志就是自由的器官
因为父亲的影响,席勒自小就将父权的世界秩序牢记于心,这也是促使他最终走上追寻自由之路的初始“加速力” 。
席勒从年少时期开始,自由意识的脉搏便已在他体内有力地跳动着,学院刻板生硬的规章制度、符腾堡公爵卡尔·欧根的独断专横、卡尔学校压抑窒息的氛围,这一切都让他感到深深的厌倦,甚至厌恶 。
卡尔·欧根的学校中严格的军事化管理让“不自由”的滋味在席勒的心里进一步剧烈发酵,民族与政治的落后更是让席勒感到深深的忧虑,“一种对思索的强烈兴趣代替了诗意的沉醉” 。
或许正如《德意志理想主义的诞生:席勒传》中所写:“这种经验主义,无论是感觉主义的、理性主义的或是唯物主义的,都必然发展出一种独特的人类学与道德哲学 。”
加之彼时的德意志也正处于一个动荡的年代之中,“藩篱”之外,那场声势浩大的“狂飙突进”浪潮让人呐喊狂呼、让人心驰神往,青年歌德匿名发表的书信体小说《少年维特之烦恼》不仅触动了无数德意志青年的心,更是让年轻的席勒也心情激荡不已,他的处女作《强盗》应运而生,当《强盗》在曼海姆剧院出演,那句“打到暴君”让整座剧院群情激昂,席勒借故事中与整个旧秩序为敌的主人公卡尔之口,发出了代表着一代人心声的呐喊,也表达着自己对等级制度和封建礼法的不满于抗争 。
个人的自由、民族的自由、国家的自由……没错,自由!他所追求的,所信仰的,所甘愿为之赴汤蹈火的,正是那自由的力量!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