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下句,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什么

1、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下一句是什么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论语中没有下一句 。
这句话的意思是:自己不愿承受的事也不要强加在别人身上 。
这句话出自《出自论语 颜渊篇第二章》
原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论语·颜渊》
翻译:
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出门与同仁行礼如见贵客一般,对民如大祭一样凝重 , 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 。如此在朝上就不会招谁怨,在家中私下的交往也不招谁恨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扩展资料:
其他出处
论语
《论语》:中国春秋时期一部语录体散文集,主要记载孔子及其弟子的言行 。它较为集中地反映了孔子的思想 。由孔子弟子及再传弟子编纂而成 。全书共20篇、492章 , 首创 “语录体”。南宋时 , 朱熹将它与《孟子》《大学》《中庸》合称为“四书” 。
儒家创始人孔子的政治思想核心是“仁”,提倡“仁”“义”、“礼”、“智”、“信” 。《论语》作为孔子及门人的言行集,内容十分广泛,多半涉及人类社会生活问题,对汉民族的心理素质及道德行为起到过重大影响,是儒家学派经典之作 。
直到近代新文化运动之前,约在两千多年的历史中,《论语》一直是中国人的初学必读之书 。作为一部优秀的语录体散文集,它以含蓄隽永的语言,记述了孔子的言论 。《论语》中所记孔子循循善诱的教诲之言,或简单应答,点到即止;或启发论辩,侃侃而谈;富于变化,娓娓动人 。
而且论语教给了后人如何为人处世的道理 。《黄帝阴符经》、《论语》、《易经》和《道德经》,共为中华民族的几部源头性经籍,它们不仅是道德跟文化的重要载体,而且是古代圣哲修身明德、体道悟道、天人合一后的智慧结晶 。
1.《论语·颜渊篇》
仲弓问仁 。子曰:“出门如见大宾,使民如承大祭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在邦无怨,在家无怨 。”仲弓曰:“雍虽不敏,请事斯语矣!”
译文:仲弓问孔子如何处世才能合乎仁道?孔子回答道:“一个人待人接物要严肃认真对待,自己不喜欢的事不要强加给别人,不论在朝在野都不要去发牢骚 。”仲弓感谢道:“我虽迟钝,但一定要牢记先生的话 。”
2.《论语·卫灵公》
“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生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 。”
译文:“子贡问孔子:‘人生修养的道理能不能用一句话来概括?’孔子说:‘那就是恕啊 。自己不想要的东西,切勿强加给别人 。’”
“己所不欲 , 勿施于人”是孔子经典妙句之一,亦是儒家文化精华之处 。中国的《论语》就如同西方的《圣经》一般,是对一个民族或一个区域文化的概括和统领 。《论语》分二十篇,其中的《颜渊篇》主要讲述了孔子对“仁”和“恕”的解释 。
己所不欲 勿施于人
就是用自己的心推及别人;自己希望怎样生活 , 就想到别人也会希望怎样生活;自己不愿意别人怎样对待自己,就不要那样对待别人;自己希望在社会上能站得?。?能通达,就也帮助别人站得住,通达 。总之,从自己的内心出发,推及他人,去理解他人,对待他人 。
「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简单地说就是推己及人,它和中国民间常说的将心比心,设身处地为别人想一想等等,指的都是一个意思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