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糖药,常见降血糖药物有哪些( 二 )


抗感染药
磺胺类 该类药可与胰岛素竞争血浆蛋白,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的胰岛素增多 。同时,磺胺类药与磺脲类降糖药特别是甲磺丁脲等药合用时,可致磺脲类降糖药的游离部分浓度增高 。此外,它还可减少磺脲类药的肾排泄 , 使其作用时间延长,应用时要注意调整降糖药的药量 。
氯霉素 氯霉素可抑制肝药酶 , 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脏代谢 , 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如与甲磺丁脲等降糖药物合用可引起低血糖 。
青霉素 青霉素能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其降血糖作用增强 。
喹诺酮类 应用该类药可导致低血糖,特别是对于高龄患者和肾功能障碍者 。如糖尿病患者大剂量应用左旋氧氟沙星,可导致低血糖;应用司巴沙星以及其他新喹诺酮药物,偶尔会出现低血糖症状 。应用环丙沙星偶尔也可导致高血糖 。
四环素类 四环素、土霉素可抑制肝药酶,使降糖药的作用增强 。但四环素类药可因储存时间较长,或受光、热、湿度等变化的影响而分解产生有毒物质,此类毒性物质可使患者产生肾损害、视网膜色素病变等 。
黄连素 在单用二甲双胍控制血糖效果欠佳的情况下加用黄连素,能使血糖得到较好的控制 。这可能与黄连素对抗升血糖激素以及促进胰岛β 细胞再生和功能恢复的作用有关 , 但其中的相关性究竟如何,仍有待大样本对照试验验证 。
抗结核药
抗结核药异烟肼、利福平等能促进肝脏分泌较多的药酶加速甲磺丁脲的代谢与排泄,从而缩短甲磺丁脲的半衰期,影响降血糖作用,降低降糖药的疗效 , 使血糖升高 。另外,其他抗结核药如吡嗪酰胺、乙胺丁醇也可使血糖难以控制 。
咪唑类抗真菌药
咪唑类抗真菌药如氟康唑、咪康唑,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能抑制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 , 从而使磺脲类降糖药的半衰期延长 , 但也可能发生低血糖 。
利尿剂等药物
噻嗪类利尿剂可抑制胰岛素释放和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使血糖升高 。此外,速尿、丁尿胺、醋氮酰胺、氨苯蝶啶也可引起血糖升高,故糖尿病患者应慎用 。但利尿酸钠,抗醛固酮制剂,咪吡嗪则对血糖几乎无影响 。二氮嗪可使血糖升高,它可抑制胰岛素的释放 , 减少葡萄糖的利用,同时促使内源性儿茶酚胺释出增多,使血糖升高 。吲达帕胺有弱的利尿作用和钙离子拮抗作用,可使糖尿病患者的糖耐量更差,故应慎用 。哌唑嗪能改善胰岛素的敏感性,使血糖降低 。
非甾体消炎镇痛药
消炎痛、水杨酸盐,可减弱磺脲类降糖药与血浆蛋白结合力,从而使血液中游离磺脲类降糖药增多 , 大剂量服用此类药物可增强磺脲类降糖药的降血糖作用 。
此外,水杨酸盐还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肾排泄,使磺脲类降糖药作用增强,胰岛素的分泌增多,也可增加周围组织对葡萄糖的吸收 。另外,保泰松可减少磺脲类降糖药的肝代谢和肾排泄 。而阿司匹林用于糖尿病患儿,更易出现低血糖,故对糖尿病患儿应慎用 。其他如扑热息痛也可致低血糖 。
其他
酶诱导剂如卡马西平、苯巴比妥、苯妥英钠、灰黄霉素等,能激活肝微粒体酶,增加肝脏对磺脲类降糖药的代谢而减弱降血糖作用 。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如异烟肼、痢特灵等,能抑制肝药酶,影响降糖药物的代谢而增强降血糖作用 。烟酸可引起糖耐量下降,并通过末梢组织抑制对葡萄糖的利用 。抗精神病药物如氯丙嗪、奋乃近等具有升高血糖的作用 。抗凝血药如双香豆素与磺脲类降糖药合用时,最初彼此的血浆浓度皆升高,但以后皆减少,故需调整两者用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