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完被吃,再来说吃 。螳螂是广食性的节肢动物捕食者,自然状况下只吃活着的猎物,但它们又是守株待兔被动型的懒惰猎手,一般都悄悄地埋伏在某个地方,等待猎物经过时突然发动攻击 。
虽然它们食性很广,包括蜥蜴、青蛙、小型鸟类或鱼类都吃,但埋伏发动攻击难免不捉到同类 , 一尝之下还挺美味的,久而久之比自己体型小的同类也就自然成为猎食目标了 。
在这样的情况下,雌性螳螂如果有送上来的美味,岂有不吃的道理?在食和性之间你该如何选择?所以雄螳螂与其说是去送遗传物质,不如说是去送蛋白物质 。螳螂的性食战大概就这样成了一种可怕的传统,先食后性,没食还性什么呢?所以在一些文化中,雌性螳螂就成了为利益什么都不顾的“致命情人”的代表了 。
斑光螳螂(Miomantis caffra)原产于南非,可能是通过宠物交易蔓延到了新西兰,更是交配性食的典范 。
根据1994年的一项研究,自然界中雄性螳螂在性食战中被吃的大约占13-28%,但新西兰奥克兰大学生物科学研究员内森·伯克(Nathan Burke)却发现,在斑光螳螂中,雄性被吃掉的比例达到了惊人的60%,这促使他捕捉了104只,52对斑光螳螂开始进行观察和研究 。
伯克发现,其它螳螂的性食在交配前、中、后都有发现,而斑光螳螂却几乎都发生在交配前,这意味着斑光螳螂“新娘”根本就不在乎交配,而只在乎吃 。
为什么会这样呢?伯克发现,这是因为雌性斑光螳螂的卵可以不用受精就繁殖出后代,她是可以孤雌生殖的,因而雄性在她眼里完全就成了食物的代名,即使雄性让她受精,估计她也根本不明白其中的意义 。
是不是太可怕了?一整个物种的雄性都面临着这种要命的尴尬,人家不要你就可以生崽子,你活着有什么用呢?人类的雄性应该觉得天大的庆幸了 。
斑光螳螂的雄性也不是吃素的,那就战吧 , 霸王硬上弓,你不干也得干 , 非得让你给我生崽子不可 。
所以雄性螳螂就开始苦练防范被吃又要交配成功的技巧,然后就开始小心翼翼从背后接近意向中的新娘,并快速拍打翅膀跳上她们的背 。新娘回头一看,咦,怎么有食物自动送上门来了?这可还不多见哈 , 伸出镰刀足,左手叉,右手刀就要开饭 。
这时候就是性食交配战中你死我活的关键时候了,如果新郎官用镰刀足成功地钳住新娘,并在随后十多秒的肉搏战中占据上风,他就有机会强行媾合,将自己的遗传物质送入新娘体内 , 并成功脱身,莺歌燕舞继续活着 。
而新郎官一旦未能得逞 , 在交配战初期或后期肉搏战中被新娘钳住镰刀足,就是他悲惨命运的开始了,虽然67%的雄性螳螂仍有机会完成交配,但一半的还是会被吃掉,而还有13%的没有完成就被吃掉,更有20%的根本未能交配就被吃掉了 。
雌雄双方势均力敌的性食交配战则比较少见,只发生了两次,两位新郎都活了下来,其中一位交配成功 。
当然,螳螂的雌雄大战也并非总是雌性获利 , 伯克的观察中,有4只雌性也被雄性螳螂所伤,在身体上留下了明显的伤痕 。目前还不清楚这些伤害是否会对雌性造成危险或影响 。
而在其它的研究中已经表明,螳螂的寿命大约只有一年 , 雌性螳螂通常在产下卵鞘后就会死亡,其后代是在卵鞘中受到保护 , 越过冬天后再孵化 。
所以这时候再来看螳螂的性食交配战,雄性如此抗拒被吃实际很自私 。新娘只是为了获取蛋白质来生产卵和卵鞘,为后代提供保护以安然过冬 , 自己完成使命后是必须要牺牲的 。新郎要遗传自己的基因,做出一点牺牲又有什么呢?反正也是马上要死的,与其死在其它地方被其它物种吃饭,还不如慷慨一点让“她”吃掉算了 , 就早点晚点而已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喜欢冬天的原因,为什么喜欢冬天的原因?
- 芒果和榴莲可以一起吃吗,吃完榴莲可以吃芒果吗
- 机械表为啥不带就不走了,为什么机械表不戴一晚上会停?
- 清明前一个节日是什么节?各地寒食节都吃什么?
- 鸡蛋放冰箱里两个月可以吃吗,鸡蛋在冰箱里放了2个月能吃吗
- 风行播放时为什么会黑屏
- 清明为什么要吃青团子?青团有什么传说?
- 土豆丝八分熟可以吃吗,土豆丝煮几分钟熟 土豆丝煮多久啊
- 清明为什么即是节又是节气?清明节气和清明节有什么关系?
- 耳朵为什么会动,为什么猫的耳朵会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