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寒食清明有什么关系?

清明节由来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风俗 。
【清明节寒食的来历是什么?寒食清明有什么关系?】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等,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 。清明节据传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固定的风俗 。清明节习俗甚多,全国各地因地域文化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习俗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这两大传统礼俗主题在中国自古传承,至今不辍 。
清明节是中华民族古老的节日,既是一个扫墓祭祖的肃穆节日,也是人们亲近自然、踏青游玩、享受春天乐趣的欢乐节日 。斗指乙(或太阳黄经达15°)为清明节气,交节时间在公历4月5日前后 。这一时节,生气旺盛、阴气衰退,万物“吐故纳新”,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正是郊外踏青春游与行清墓祭的好时节 。清明祭祖节期很长,有10日前8日后及10日前10日后两种说法,这近20天内均属清明祭祖节期内 。
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自古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清明节融汇自然节气与人文风俗为一体,是天时地利人和的合一,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先祖们追求“天、地、人”的和谐合一,讲究顺应天时地宜、遵循自然规律的思想 。
寒食节由来寒食节是在夏历冬至后105日,清明节前一二日 。
据史料记载,寒食节是晋文公记念介子推设立 。相传晋文公当时流落街头,介子推看到这一场景,拿一些食物给晋文公充饥 。晋文公对介子推相当感激,于是就封介子推为诸侯 。介子推不敢承受如此优厚的待遇,拒绝当诸侯 。
晋文公听到介子推不愿当诸侯,觉得很惭愧 。他想要当介子推当诸侯,于是就在介子推隐居的山上寻找他,结果也没有找到 。于是他就想要逼他从山里出来就在山上放火 。结果大火都灭了,介子推母子都没出来 。他们母子俩被烧死在一颗树上 。
于是晋文公感到非常惭愧,就把介子推的忌日定位寒食节 。表达对介子推记念记念之情 。晋文公同时也规定在这一天,不能吃熟食只能吃生食 。而寒食节这一天恰逢是春季适宜人们登山、踏青 。因此,现在人们都会在这一天登山、踏青、祭祀祖先 。
寒食节和清明节的关系古时“清明节”与“寒食节”在时间上的关系是: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现在二者已经在习俗上合二为一了 。
清明节大约始于周代,已有二千五百多年的历史 。清明是我国农历的二十四节气之一,这一时节雨水增多,大地呈现春和景明之象 。据传清明节的起源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 。
古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相传春秋时晋文公落难,介子推曾割自己的肉给他充饥,晋文公即位后,请介子推为官,介子推却隐居绵山,晋文公放火烧山想逼出介子推,结果误将介子推烧死 。晋文公十分痛悔,下令从今往后这一天禁火 。因为禁火,人们这一天只能吃冷食,故称“寒食” 。后逐渐清明寒食合二为一,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一种传统节日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