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_文化|离世30年,她仍是无数男女心中的女神( 二 )
由于痴迷古今中外各种故事书 , 三毛的成绩非常一般 , 数学尤其不好 , 简单的鸡兔同笼也没能弄明白 。
在父母亲的劝告下 , 勉强收了心 , 每一门课都认真地背 , 每道数学题都背 , 终于考了六次数学满分 , 不料却遭到了数学老师的怀疑 。
据她回忆 , 从国小毕业后 , 她进入了人生中最痛苦的七年:
“13岁时我在北一女中念初二 , 数学月考我考了好几次100分 , 老师不相信 , 又出了一次我完全不会的方程式 , 当然我就考了零分 。 然后老师就处罚我 , 她用毛笔在我眼睛周围画了两个大圈 , 墨水太多 , 流到唇边 , 她就要我这个样子到操场绕场一周 。 第二天我一进教室 , 看到桌椅就昏倒 , 从此我就得了自闭症 。 每天我把自己关在房里 , 除了爸爸妈妈谁也不见 。 ”
三毛开始旷课 , 逃学到坟墓堆里去读闲书 。 不久 , 就休学了 , 再也不愿意去上学 , 说不去就不去了 。
本文图片
▲小时候的三毛有点固执和敏感 。
她对一切循规守律的事都觉得很累 , 一个学期这样上课 , 对她来说太累了 , 整天坐着又觉得无聊 , 自己在家看书反而看得更多 , 所以自己决定不去读 。
幸好三毛的父母都是通情达理而慈悲的家长 。
他们没有责怪三毛 , 只愿她没有受伤太深 , 惟愿她踏踏实实地活着 。
他们试着让她重新打开内心的枷锁 , 送她去学插花 , 学钢琴 , 学国画 , 跟名家黄君璧习山水 , 跟邵幼轩习花鸟 。
她喜欢看书 , 她的父亲陈嗣庆便教她背唐诗宋词 , 看《古文观止》 , 读英文 。
直到16岁时 , 偶然遇上了年轻的画家顾福生 , 三毛的眼睛里才重新有了亮光 。
那天 , 这个孤独的失学少女提着画箱 , 走进了深宅大院 , 穿过杜鹃花小径 , 见到了比她年长不了多少的顾福生 。 这位青涩的艺术家 , 是国民党高级将领顾祝同的儿子 。 他个子不高 , 有一张青春俊秀的脸孔 , 作画的时候异常专心利落 。
作为将门之后却选择了艺术之途的顾福生 , 对三毛不上学这件事 , 表现得十分自然 , 也不去追问 。
本文图片
▲少年三毛 。
他与三毛的相处 , 说话总是商量式的 , 口吻也很尊重 。 遇到她画不出来的时候 , 就要她停一停 , 还让她看他的油画作品 。 尽管三毛大多是在模仿着顾福生的画 , 顾福生也并不在意 , 只说:“可以 , 再画 。 ”
碰到这样的老师 , 天生有一点任性有一点狂的三毛 , 第一次折服了 。
她在自己模仿顾福生的绘画习作上签下了Echo(回声)——这是她给自己取的第一个名字 。
顾福生看出了三毛的才华不在绘画 , 鼓励她走出去交朋友 , 建议她写作 , 并向白先勇推荐了她的稿件 。 于是 , 她的作品《惑》刊登在《现代文学》杂志上 , 署名陈平 。
一个封闭了四年的孩子 , 凭着这一点肯定 , 终于逐渐从那个幽闭的世界小心翼翼地迈了出来 。
本文图片
▲三毛与父母陈嗣庆和缪进兰 。
02
短短十个月后 , 顾福生去了巴黎——那个年代的画家眼中的艺术殿堂 。 而三毛此后又辗转跟了几位画家学画 。
直到20岁时 , 一个亦师亦友的朋友劝她:“你不要一直关下去嘛!这条路这样走下去不是个办法 。 你总得走出来 。 ”
1964年 , 获得台北中国文化学院(今中国文化大学)特许 , 三毛在该校哲学系当选读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幸福的秘诀
- 会偷三种懒,享尽一生福
- 7句人生歪理,歪也歪得很有道理
- 活得通透的女人的特质
- 买买纷健康生活:内卷时代或正在结束?职场文化悄然发生变化
- 笑的力量(经典美文)
- 我曾经 我的妈妈是没文化的农村妇女,我曾经不喜欢她
- 三毛|好的感情,需要去谈钱,不要不好意思
- |辛龙仍旧陷入刘真离世的伤痛之中,无法带女儿过正常生活
- 余生很贵,善待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