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个南极科考站顺序,我国南极科考站的顺序( 二 )


阿根廷1904,奥尔卡达斯站(Orcadas Base)
澳大利亚1911,麦夸里岛站 (Macquarie Island Station)
智利1947,普拉特舰长站(Captain Arturo Prat Base)
法国1956,迪蒙?迪维尔站(Dumont d'Urville Station)
英国1956,哈雷站(Halley Research Station)
美国1956,麦克默多站(McMurdo Station)
苏联1956,和平站(Mirny Station)
日本1958,昭和站
南非1962,萨纳埃(SANAE)
波兰1977,波兰亨利克南极站(Henryk Arctowski Polish Antarctic Station)
德国1981,格奥尔基?冯?诺迈耶站(Georg von Neumayer Station)
乌拉圭1984, 阿蒂加斯站(Artigas Base)
巴西1984,巴西费拉斯少校南极站(Comandante Ferraz Brazilian Antarctic Base)
印度1984,达克辛?甘戈里站(Dakshin Gangotri Station)
澳大利亚:凯西站 戴维斯站 莫森站
阿根廷:奥尔卡达斯站 贝尔格拉偌将军站 圣马丁站 普里马维拉站
俄罗斯:东方站 俄罗斯站 青年站 列宁格勒站 新拉扎列夫站
德国:格?冯?诺伊迈尔站
法国:迪蒙?迪维尔站 迪尔维尔站
美国:阿蒙森―斯科特站 帕默站 塞普尔站
南非:萨那站
日本:富士圆顶(基地站) 昭和站 瑞穗站
韩国:世宗王站
新西兰:斯科特站 万达站
英国:罗瑟拉站 法拉第站 罗瑟拉站 格吕特维肯站 锡格兰尼岛站
中国:长城站 中山站
美英中俄南非
美德中俄日

5个南极科考站顺序,我国南极科考站的顺序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我国在南极建立了四个科学考察站有哪些?中国南极科考站现在有五个 , 包括中国南极长城站、中国南极中山站、中国南极昆仑站和中国南极泰山站 , 以及在恩克斯堡岛在建的第五个科考站中国南极罗斯海新站 。
1、中国南极长城站
中国南极长城站 , 简称长城站 , 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一个科学考察站,位于南极洲西南,乔治王岛南部 。站区南北长2公里,东西宽1.26公里,占地面积2.52平方公里,平均海拔高度10米 。
该地距离北京17,501.949公里 。1984年12月31日上午举行奠基典礼,1985年2月14日22时(北京时间2月15日上午10时)建设全部完成 。1985年2月20日上午举行落成典礼,正式开站 。
该站自建站以来经过四次扩建,现有各种建筑25座 , 建筑面积总计约4200平方米 。其中包括主体建筑7座(办公栋、宿舍栋、医务文体栋、气象栋、通讯栋、科研栋)以及其他一些若干科学用房和后勤用房 。夏季可容纳60人,冬季可供20人左右越冬考察 。
2、中国南极中山站 。
中国南极中山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洲建立的科学考察站之一,于1989年2月26日建成,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第二个南极科学考察站 。该站地处南极大陆东部的拉斯曼丘陵上,所在位置距离北京约12553公里,平均海拔高度达11米 。
3、中国南极昆仑站 。
中国南极昆仑站,简称昆仑站,是中国极地研究中心在南极建立的第三个科学考察站,名称公布于2008年10月18日,位于南极大陆内部冰穹A最高点西南方向约7.3公里处,海拔4087米 , 是中国第一座、世界第六座南极内陆科考站,也是人类在南极地区建立的海拔最高的科考站 。
昆仑站于2009年1月27日在南极内陆冰盖的最高点冰穹A地区落成,当时建成的昆仑站主体建筑为钢结构 , 工程的建筑面积为236平方米 , 包括生活区和科研区 , 可供15至20人进行夏季科考 。
第25次南极考察队领队、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介绍目前具体开展的是冰山学、大气科学、天文学和空间物理学的工作 。因为“目前的建设是按照度夏科考站来设计的 , 没有计划越冬,也不具备条件进行越冬”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