蜜蜡是怎么形成的,请问蜜蜡是怎么形成的( 三 )


1、和琥珀一样,蜜蜡性脆、硬度低,不宜受外力撞击 , 应避免磨擦、刻划 , 防止划伤、破碎 。
2、蜜蜡首饰应该单独存放,不要与钻石等其他尖锐的或是硬的首饰放在一起 。
3、蜜蜡怕强酸和强碱且易溶于有机溶剂,尽量不要与酒精、汽油、煤油等有机溶液接触 。
4、蜜蜡的熔点低 , 易熔化 , 怕曝晒、怕高温,不要长时间在烈日下曝晒或是置于暖炉旁,过于干燥易产生裂纹 。
5、最好的保养是长期佩戴,人体油脂可使蜜蜡越戴越光亮 。
6、蜜蜡易脱水,过分干燥易产生裂纹,不用时尽量使用密闭的胶袋单独收藏 。
7、务必使用专用首饰清洁液进行清洁 。
更进一步的要求与讲究 , 则可观察以下的特征:外有脂光,内有精光、宝光;有绢丝、云纹、虎纹、风化纹及冰裂纹;孔道氧化,内芯洒金或爆花;对光反应精灵,具二向或二向以上色性;色彩美丽、鲜艳,或古朴而不干枯,隐约呈现油润灵活光泽;光影闪耀 , 似有若无,或出现山川人物,境界灵奇等 。再者,如果是珠串,则最好拣选品种、颜色、形状及大小一致的“齐手”货 。
蜜蜡包含着物质与心灵的巨大功效,非一般珠宝所能比拟,只有把它各方面的价值深入揭示出来,才不致使蜜蜡的特性和功用有所埋没,亦才能解释自远古以来,人类与蜜蜡那种不离不弃的亲密关系 。
与人类千万年密切的关系,已令蜜蜡成为历史的、现实的文化载体,是全人类高尚的、尊贵的、文化的一部分 , 宣传蜜蜡、推广蜜蜡应是很有意义的社会文化活动之一 。而事实上,亦有愈来愈多的人认识蜜蜡,喜爱蜜蜡,佩戴与收藏蜜蜡 。但是,由于市面上赝品、伪品充斥 , 一般消费者 , 乃至颇有经验的藏家亦常受骗上当,除损失金钱外,亦令购买兴趣大减 。真蜜蜡的颜色品种繁多 , 价钱亦有等差 , 而个人的喜好、用途亦不同 , 因此就需要根据不同的爱好、用途和购买力来进行挑选 。而具有以下特点的,都应该是不错的货色:天然(非人造、再生)、纯正(非假货或掺假)、旧工(人手制作,年深月久,罕有假货)、质佳(如质地幼润、匀净、晶莹等)、真色(非经人工染色、入色)、完好(没有裂纹、残破等现象;因人手制作、工具原始简陋而造成的缺陷 , 或者天然砂眼、珠子之间年久摩擦痕迹 , 则问题不大)以及罕有(珍稀品种、造型特别和年深古旧等),可以放心买下 。
另外,收藏琥珀时,血珀与红晶蜡较易混淆,而价值又相去甚远,故在市场上常有“指鹿为马”的情况发生,值得蜜蜡爱好者留意 。所谓红晶蜡 , 是指红色、晶莹、透明和半透明的蜜蜡,红晶蜡较常见 , 价钱较便宜 。所谓血珀,是指殷红如血和透明的蜜蜡(琥珀) 。血珀与红晶蜡的区别在于:血珀必通体透明,而红晶蜡则可以是透明和含有绢丝或云纹;血珀的外表红色看上去较深,垂视略呈黝黑,红晶蜡则没有此种现象,无论内外,仰或平视、垂视,均通体鲜红;血珀年久会变为外表黝黑,特别是垂视时更显得漆黑,迎视或强光照射,外层的黑色隐去 , 只见内层的殷红或枣红色泽 , 而且其芯必为红色或枣红色 。
远在三四千万至一亿年前的始新世和白垩纪年代,地球上生长着许多针叶植物,这些树木多脂液,在某一地质时期受到外界强烈刺激 , 分泌了大量脂液落在地上,并随着地质层变动而深埋地下,再经过三四千万年以上的地层压力和热力,这些脂液便石化形成蜜蜡 。蜜蜡的形成过程,说到蜜蜡大家一定不陌生,或许你手上脖子上还挂着蜜蜡,这种物质给我们当下的生活增添了很多色彩,不过关于蜜蜡的形成过程,大家又知道多少呢?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