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 二 )



扩展资料:
三月不知肉味这个故事讲的是 , 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借着代表鲁国君王朝觐周国天子的机会 , 去拜访周国的大夫苌弘,苌弘十分精通音律,相比之下对音律半通不通的孔子则向苌弘讨教起关于关于韶乐的问题,两人相谈甚欢,孔子也受益颇多 。
次年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恰逢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活动 , 孔子也有幸终于听到了正统的韶乐演奏,之后一连三个月下来,孔子终日弹琴演唱韶乐,手舞足蹈 , 无论是吃饭睡觉都在揣摩韶乐音律 , 连吃自己情有独钟的红烧肉时,也尝不出滋味了 。
三月不知肉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三个月里,吃肉却不得其中滋味,有时也指家境贫寒 , 很久没有吃过肉,如今也被用来形容人对于一件事情十分专心致志 , 注意力高度集中,这句话出自我国儒家经典著作《论语》一书 。
原文:子在齐闻《韶》 , 三月不知肉味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译文:孔子在齐国听到《韶》这种乐曲后,很长时间内即使吃肉也感觉不到肉的滋味,他感叹道:“没想到音乐欣赏竟然能达到这样的境界!”
扩展资料
三月不知肉味这个故事讲的是,在春秋战国时期,孔子借着代表鲁国君王朝觐周国天子的机会,去拜访周国的大夫苌弘 , 苌弘十分精通音律,相比之下对音律半通不通的孔子则向苌弘讨教起关于关于韶乐的问题,两人相谈甚欢,孔子也受益颇多 。
次年孔子出使齐国的时候,恰逢齐国举行盛大的宗庙祭祀活动,孔子也有幸终于听到了正统的韶乐演奏,之后一连三个月下来,孔子终日弹琴演唱韶乐,手舞足蹈,无论是吃饭睡觉都在揣摩韶乐音律,连吃自己情有独钟的红烧肉时,也尝不出滋味了 。
三月不知肉味”是指在三个月内吃肉都不知味道,形容专心一意、全神贯注,别的事都不放在心上 。
出自《论语·述而》 。
现亦用以形容清贫 , 谓三个月没有吃过肉 。“三月不知肉味”原本是孔子用来形容音乐 。孔子听韶乐,喜爱之极,说:“三月不知肉味!”也是一句夸张的话 。肉对孔子那个时代的人来说是很重要的,孔子收学费,收的就是肉干(束修) 。但他听了美妙无比的韶乐之后,整个身体,很长一段时间都被韶乐所带来的愉悦和回味 。
韶 , 是雅乐的一种,相传为舜所作 , 主要是用来“明帝德”,即歌颂并展示帝王之德,传说舜作此曲,是为了表明自己要继承尧的帝王之德 。这个“不知肉味” , 应当既是一种欣赏音乐时所进入的状态,一种沉浸于艺术欣赏中的玄妙感受 , 又带着孔子对礼乐制度的美好愿景 。

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三月不知肉味”一般来形容什么?【三月不知肉味形容什么,三月不知肉味用来形容】比喻集中注意力于某一事物而忘记了其他的事情 。也用来形容几个月不吃肉 。
“三月不知肉味”出自《论语·述而》:“子在齐闻《韶》,三月不知肉味 , 曰:‘不图为乐之至于斯也 。’意思是:孔子在齐国听到了韶乐,好几个月来,连吃肉都不知道滋味 , 他说:“没想到韶乐居然到了这么感动人的程度 。”
扩展资料:
“三月不知肉味”相关的小故事
有一次,孔丘当起乐评人 , 比较“韶乐”和“武乐”的优劣,他褒奖“韶乐,尽美矣,又尽善也 。”(此为“尽善尽美”成语的由来 。)微词“‘武乐’虽尽美矣,未尽善也” 。因为舜受尧之让得天下 , 所以“舜乐”无杀伐之气;而武王因伐纣得天下,故“武乐”有杀伐霸气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