蚂蚁怎么运粮食,蚂蚁是怎么搬食物的详细一点( 二 )


蚂蚁没有耳朵,靠什么听声音呢?我抓了一些蚂蚁,分别装在两只透明的瓶子中,其中一个瓶子里的蚂蚁触角都被剪掉了,当两只瓶子中的蚂蚁都爬得不愿动时,我在瓶子边拍了几下巴掌 。嘿,一个瓶子里的蚂蚁被惊得满瓶子乱爬,而那些剪了触角的蚂蚁却充“耳”不闻 , 毫无反应 , 即使在旁边放鞭炮,它们也无动于衷 。由此看来,蚂蚁的听觉器官是长在触角上,没有了触角,它们就成了聋子 。为了验证蚂蚁的听觉有多灵敏,我把一根缝衣针轻轻地掉在有触角的蚂蚁的瓶子里,结果,蚂蚁都被惊动了 。
蚂蚁的触角又怎么能听到声音呢?我挑了几只个头特别大的蚂蚁拿到放大镜下观察,原来蚂蚁的触角并不是光溜溜的,在触角鞭节上长着一圈很密的 , 极为纤细的长毛 , 一有声音 , 这些长毛就能引起反应 , 频频振动 , 这不就是听觉毛吗?
由于经常抓蚂蚁在手上观察 , 我还发现了一个奇怪的问题:完好无损的蚂蚁在我手上爬几下后会勇敢地从我手上跳下去,而失去触角的蚂蚁却会变得特别胆小,在我手掌中总是爬来爬去,盲目兜圈子,没有一只敢往下跳,好像要摔死似的 。我想,这是不是说明蚂蚁的触角有维持平衡、感觉空间位置、主管运动的功能呢?
蚂蚁能预知天气,如果要下雨,它们会成群地往高处搬家 。那究竟蚂蚁靠什么预报天气?我从生物百科知识书中寻找答案后得知,天要下雨了,空气中的水蒸气浓度加大了,被蚂蚁触角的灵敏感受器感受到,从而能预知未来的天气 。
经过长期的观察和分析,我认为蚂蚁触角的主要功能如下:
1、高度灵敏的嗅觉功能,因寻找食物、认路、和同伴传递信息都得靠蚂蚁的触角 。
2、敏锐的听觉功能,它可帮助蚂蚁接受外界的信息,躲避危险 。
3、运动功能,感受自己的空间位置,维持身体平衡 , 没有触角的蚂蚁即使在平地上也寸步难行 。
总之,蚂蚁的触角是它生活中最重要的器官,它比眼睛等其他任何器官都重要 。它的两根触角 , 就像电视机的两根天线,时刻不停地接受外界信息 。
小小的蚂蚁,细微的触角,却蕴涵着如此深奥的学问,真叫人佩服,也叫人深思,这对于人类有何作用呢?
人们根据蝙蝠能发射并能接收超声波的原理,发明了千里眼——雷达 。那么 , 我们不也可以模仿蚂蚁触角而发明一种新的测试仪吗?现在,各种探测和计算系统越来越趋向小型化、微型化 。希望有更纤细的接收或发生元件能在很小的范围内探测并储存大量的信息 。蚂蚁的触角不就是一种多功能的超小型元件吗?如果我们模仿蚂蚁触角的生物物理和生物化学机制,研制出更好的设备,这对于我们的航天、航海事业及军事领域,以至我们的日常学习、工作、生活等领域,不是有着广泛的前景吗?
蚂蚁会释放一种叫信息素的化学物质,用它来吸引其他蚂蚁,沿途留下气味 , 方便同伴寻味追踪到食物 。
而且蚂蚁仅依靠设置并跟踪化学物质的痕迹就能发现通往食物源的最短途径 。比如两只蚂蚁同时离巢走不同的路线到达食物源,它们都用信息素留下了踪迹 。
那只走较短路线的蚂蚁先回到蚁巢,这时另外一只蚂蚁正准备回巢,由于第一只蚂蚁在走过的路线上来回都留下了信息素 , 所以它留下的信息素是第二只蚂蚁留下的两倍,同巢的蚂蚁将被吸引到那条较短的路线,因为其信息浓度比较高 。
随着越来越多的蚂蚁走这条路线 , 这条路线的吸引力也就越来越大 。蚁群的高效行为来源于蚂蚁个体遵循两条规则形成的群体活动,这两条基本规则就是:释放信息素,跟踪其它蚂蚁留下的痕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