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明的传说有哪些?节日由来是什么?( 二 )


原始社会 , 先民们钻木取火 , 火种来之不易 , 取火的树种因季节不断变换 , 因此 , 改火与换取新火是古人生活中的一件大事 。春三月正值改火的时节 , 人们在新火未到之时 , 要禁止生火 。由于寒食节期间 , 禁止生火做饭 , 就需准备一些事先做好的熟食(即冷食) , 以备禁火期间食用 , 相沿成习 , 遂成寒食风俗 。
寒食节期间的食品 , 在北方 , 主要有以面粉做成蒸饼 , 上附红枣并捏成燕子形状的“子推燕”;有用梗米及麦芽糖调制成的醴酪 。南方 , 主要有油炸至金黄色近似今日点心的环饼;有用糯米与雀麦草汁舂合而成 , 以枣泥或豆沙为馅料的蒸食--青白团子 。此外 , 鸭蛋、枣糕、杏仁粥、冻猪肉、冻鱼肉 , 也是寒食节常用的食品 。
诗人们的作品 , 也往往是寒食、清明并提 , 唐朝白居易有诗句:“乌啼鹊噪昏乔木 , 清明寒食谁家哭 。”朝廷鉴于民间寒食、清明并举已相沿成习 , 就以官方文书的形式正式规定 , 清明到来时 , 可以与寒食节一起放假 。这项规定距今已经1200多年 , 说明从那时起清明开始具有某种国家法定节日的色彩 。
宋元时期 , 清明节逐渐由附属于寒食节的地位 , 上升到取代寒食节的地位 。这不仅表现在上坟扫墓等仪式多在清明举行 , 就连寒食节原有的风俗活动如冷食、蹴鞠、荡秋千等 , 也都被清明节收归所有了 。
除了禁火冷食 , 清明节还有祭扫坟墓 。中国古人对祭祀祖先十分重视 , 上古时候 , 家中有人去世时 , 只挖墓坑安葬 , 不筑坟丘标志 , 祭祀主要在宗庙进行 。后来在挖墓坑时还筑起坟丘 , 将祭祖安排在墓地 , 便有了物质上的依托 。
战国时期 , 墓祭之风逐渐浓厚起来 。秦汉时代 , 祭扫坟墓的风气更盛 。在唐代 , 不论士人还是平民 , 都将寒食节扫墓视为返本追宗的仪节 , 由于清明距寒食节很近 , 人们还常常将扫墓延至清明 。
2.清明节与上巳节
清明节还吸收了另外一个较早出现的节日-上巳节的内容 。上巳节古时在农历三月初三日举行 , 主要风俗是踏青、祓禊(临河洗浴 , 以祈福消灾) 。因此 , 清明节也被人们称作踏青节 。
唐代开始 , 人们在清明扫墓的同时 , 伴之以踏青游乐的活动 。由于清明上坟都要到郊外去 , 在哀悼祖先之余 , 远足踏青、亲近自然 。
【清明的传说有哪些?节日由来是什么?】宋元时期形成一个以祭祖扫墓为中心 , 将寒食风俗与上巳踏青等活动相融合的传统节日 。明清大体承接前代旧制 , 民国时期 , 清明节这天 , 除了原有的扫墓、踏青等习俗 , 植树也被确定为常规项目 , 这实际上不过是对民间长期延续的植树风俗的一个官方认定 。
清明节承载着中华民族优秀的历史传统 , 应挖掘清明节的文化内涵 , 组织举办各种各样的民俗活动 , 让清明节多些文化味 , 将意蕴丰富的清明文化 , 更立体化的方式呈现在世人面前 。
古建中国致力于打造未来建筑的产业链孵化平台 , 致力于弘扬传统优良文化 , 继承古人以建筑作为文化载体的非凡创意及重要功能 , 唤醒建筑中缺失的中华历史文化 , 为精神文明建设添砖加瓦 , 让建筑有文化 , 把文化带回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