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守仁 明朝战神:打仗是业余,教书是搞副业,主业是做圣人( 二 )


可王守仁却说:“恐怕不对!”
哪里不对?老师迟疑地问 。
王守仁回答说:“我觉着,人生中最重要的事就是当圣人,考科举没啥意思 。”
听到这句话后,不止是老师觉得王守仁不着调,就连王华也认为儿子这牛皮吹的过头了 。
古往今来,称得上圣人的能有几位?孔子、孔子,外加一个朱熹朱圣人罢了 。
“狂妄!”王华忍不住骂了一句 。
后来,王守仁还做过很多不着调的事 。
比如,父亲带他去关外玩耍,他回来后躲在房里面好几天,然后屁颠屁颠地对父亲说:“呐,这是我写的奏折,拿去送给皇上,告诉皇上我要出关讨平鞑靼 。”
王华把奏折一扔,连声骂道:你这个小屁孩,皇上是你想见就见的?无知,幼稚!
后来,即便是到了结婚的年纪,王守仁仍然相当不着调 。
结婚那一天,媳妇正等着拜堂呢,但老丈人找了半天也没能找到他 。凌晨时分,老丈人终于在一所道观里把他给揪了出来 。
原来,他结婚前在山上闲晃,结果发现了一个道观,跑进去跟道士聊天,聊着聊着,就忘记拜堂的事了 。
这件事后来闹得沸沸扬扬,整个南昌的老百姓都知道了 。嗳,听说状元郎的儿子结婚当天还在外面玩?真是个奇葩!
王守仁 明朝战神:打仗是业余,教书是搞副业,主业是做圣人
文章图片
王守仁 明朝战神:打仗是业余,教书是搞副业,主业是做圣人
文章图片
21岁那一年,王守仁读完了朱熹的书 。于是,他就约了一个好友,神经兮兮地坐在院子里盯着竹子“格物致知” 。
可是,连续格了三天,他俩也没能格到什么知识和真理 。朋友说:“老王,我格不动了,再坐下去屁股就要废掉了,你自己一个人格吧 。”
王守仁说,好吧,那我再坚持几天 。
时间一转眼到了第七天,这一天,王守仁终于也坚持不住了,扑通一声倒在了地上 。
当他醒来时,他长叹一声说:“圣人之说可疑也!”
老朱的思想,看来都是屁话!要不然我怎么看了七天竹子,也没能学到什么真理?
有明一代,朱熹所注释的《四书集注》是科举考试的指定教材,朱熹思想也是整个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谁敢说它是错的?
王守仁这个21岁的小伙子就敢!
但说归说,骂归骂,学还是要好好学的 。
这不,1499年,28岁的王守仁考中进士,后来被分配到工部实习,接着又分别在刑部和兵部当过差 。
正德元年,大太监刘瑾擅权,到处逮捕反对者 。王守仁因为这事得罪了刘瑾,被分配到偏远的贵州龙场当邮政局局长 。
贵州这地方即便在今天也不太发达,更别提是在明朝了 。
但王阳明倒是也没有气馁:一方面,他大搞教育,专心教化当地那些未开化的少数民族老百姓;另一方面,他自己也动不动就到山洞里面去思考人生,提高自己的思想水平 。
他渐渐地得出一个结论:按照朱熹的说法,“格物”才能“致知” 。也就是说,你得不停地观察某种的事物,你才能得到知识和真理 。
比如说,我经常在朝廷中混,我可能就能得到一些成为官场老油条的经验;如果我经常带兵打仗,我就能成为打仗高手 。
可问题在于,龙场这破地方,一眼望去全是大山,老百姓也不开化,要啥啥没有,自己又仅仅是一个小小的邮局局长,我如果这么一直“格物致知”下去,那岂不是只能学会怎么砍树、怎么送快递、怎么种庄稼?这样我还怎么当圣人呢?
王守仁想啊想,最后想通了:环境不重要!格不格物不重要!重要的是你自己首先得开悟!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