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月二龙抬头由来,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三 )


我国山东等地区过春龙节 , 用灶烟在地面上画一条龙,俗称引钱龙 。俗信引龙有两种目的:一是请龙回来 , 兴云布雨,祈求农业丰收,二是龙为百虫之神,龙来了 , 百虫就躲起来,这对人体健康、农作物生长都是有益的 。江苏南通民间有用面粉制作寿桃、牲畜,蒸熟后插在竹签上,晚上再插在田间,认为这是供百虫之神和祭祀祖先的食品,祈求祖先驱赶虫灾 , 也希望百虫之神不要危害庄稼 。
是日,各地普遍把食品名称加上“龙”的头衔 。吃水饺叫吃“龙耳”,吃春饼叫吃“龙鳞”,吃面条叫食“龙须”,吃米饭叫吃“龙子”,吃馄饨叫吃“龙眼”等 。
妇女们在这一天不能做针线活,因为苍龙在这一天要抬头观望天下,使用针会刺伤龙的眼睛 。妇女起床前,先念“二月二,龙抬头,龙不抬头我抬头” 。起床后还要打着灯笼照房梁,边照边念“二月二,照房梁,蝎子蜈蚣无处藏” 。有的地方妇女停止洗衣服,怕伤了龙皮等等 。
二月初三为文昌(主宰功名之神)诞辰日,该日文人雅士敬奉文昌,求科举登第 。旧俗,儿童在二月二这天行开笔礼,表明开始正式学习 。过去,读书人要行四个礼 , 即开笔礼、进阶礼、感恩礼和状元礼,其中,开笔礼是人生的第一次大礼 。开笔就是开始写文章,仪式主要有拜孔子像、讲授人生最基本的道理,赠文房四宝等内容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4
在中国漫长的历史发展过程中,民间关于龙的传说举不胜举 , 因而被尊崇的神龙们便多了几分神秘,显得威严不可侵犯 。因此 , 民间也就多出了很多禁忌 。在民间有正月里不理发的习俗,人们总是续着旧年的头发,待到二月二这天,趁龙抬头之时,剃个龙头,讨个吉利 。那么在二月二,龙真的会抬头吗?
根据天体运行规律,二月二这天“龙”真的会抬头 。原来,由于地球公转,在南中天附近的二十八宿之东方青龙 , 冬季时隐匿在天空中,到农历二月左右,“龙角”便会重新出现在地平线上 。与此同时,世间正值春回大地,天气开始转暖 。古代的天文器材虽比不了今天,但善于发现总结的劳动人民却从这一规律中推算出了时令,以便安排生产 。早在唐朝,人们就有在二月二这天祭春龙的习俗 。
农历二月初二处在惊蛰前后,严冬过去,大地开始解冻,很多冬眠蛰伏的动物都苏醒过来,农民也开始在这个时候准备新一年的耕种 。因而,古人又把二月初二叫做“上二日”,也称“春耕节” 。
所谓的惊蛰,就是人们通常神化了的“龙” 。在《帝京景物略》卷二中这样记载道:“二月二日龙抬头,煎元旦祭余饼 , 熏床炕,曰熏虫儿 , 谓引龙,虫不出也 。”说的就是在这一天的景象,人们通常会吃面条、炸油糕、爆米花,意为“挑龙头”“吃龙胆”“金豆开花”“龙王升天,兴云布雨,五谷丰登”;或打着灯笼到井边或河边挑水,回到家里便点灯、烧香、上供,以这样隆重的方式,请“龙”寄愿,期待这一年会风调雨顺 。
二月二龙抬头的来历传说 篇5
二月初二,亦称龙抬头的日子 。在满乡新宾居住的满族人十分重视这个民间节日,如同过年或过大节一般 。妇女们在头节就忙着筹备东西,首要的是“山房草”(亦称苫房草) , 以及各色布块、五彩绒线等 。二月初一动手串龙头、龙身、做龙尾 。她们把山房草叶去掉,将秸杆剪成大则二寸有余 , 小则一扁指宽的节骨,再把各色花布剪成食指指甲大小的圆布 。先将二寸来长的山房草杆,串成不超过手掌大的盖帘,用剪刀剪成椭圆形圆帘子,这就是“龙头” 。将红、绿、黄、蓝及各色小圆布串起,每个中间串连山房草骨节,作一大一小两个龙身 。再把各色布剪成四寸或二寸长的小布条条,将各色布条串拢在一起 , 也作成两条龙尾 。将这两条龙尾、龙身用五彩线串在帘子式的龙头上,整个龙就做成了 。大龙即满族老人讲的山苍龙,小龙标志着蛇 。大人把它戴到孩子大襟上,祈祷在夏天老天打雷天龙行雨时吓不着孩子;上山采菜、捡木耳、采榛子、捡蘑菇,有龙岗山大苍龙保佑 。据说各色布龙身子和五色线避邪,孩子受不着灾,人人健壮结实 , 个个平平安安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