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则不逊远则怨是什么意思,近则不逊远则怨什么意思( 三 )


《论语·阳货篇》,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 , 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 , 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
:百度百科-唯女子与小人难养也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出自《论语·季氏篇》,是孔子的一句话,意思是“过于接近就会放肆,过于疏远就会埋怨” 。
这句话的典故来源是孔子与学生陈司败的一段对话 。陈司败问孔子:“鲁昭公懂得礼吗?”孔子说:“懂得 。”陈司败反问:“鲁昭公懂得礼?鲁国一位大夫死,他的儿子不像样子,不吃任何东西,父母为他操劳,而不离开他 。鲁国的君王没有一点君子的样子 。冉求,你觉得怎么样?”冉求回答:“是的 。”孔子退下后,陈司败生气地对冉求说:“冉求,君子学说磨掉他的刀刃,而弘道人(指孔子)却将刀刃削得很锋利 。你可以背叛你的老师,来跟随我 。”冉求说:“做不到 。”陈司败说:“是因为他的智慧不足呢,还是因为他的勇气不足?”冉求说:“他的智慧是很足的,勇气则不够 。”陈司败说:“近之则不逊 , 远之则怨 , 他真是个君子 。”
这段典故中,孔子和冉求都被陈司败认为是君子 , 但陈司败认为孔子与冉求的距离太近,过于放肆 , 而冉求则认为自己与老师还有距离,需要更近一些 。因此 ,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这句话成为了形容人际关系的一句经典话语,既不能太亲近 , 也不能太疏远,要保持适当的距离 。
该句话并未收录在《三字经》中 。
近则不逊,远则怨 。也就是说,对于女人和对孩子,你要是对他太好了,太宠爱了,他就对你不恭敬 , 不逊就是不恭敬 , 但是你要是不理她了,疏远了,又落埋怨 , 她就开始撒娇
出自<论语>
出自《论语》 , 应为: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有怨 。指一个人对他亲近了 , 他对你不尊重 , 疏远了则有怨言!

近则不逊远则怨是什么意思,近则不逊远则怨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是什么意思“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的意思是如果太过亲近他们,反倒会使他们觉得(我们)十分无礼;但要是疏远了他们,反而会招来他们的埋怨 。
完整表述见于《论语·第十七章·阳货篇》:“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 , 近之则不逊,远之则怨 。”这一篇中,介绍了孔子的道德教育思想,孔子对仁的进一步解释 , 还有关于为父母守丧三年问题,也谈到君子与小人的区别等等 。
评析:这段话历来有很大争议,这里采用的是最为广泛采纳的说法 , 即来自朱熹《四书集注》:子曰:“唯女子与小人为难养也,近之则不孙,远之则怨 。”近、孙、远 , 并去声 。此小人,亦谓仆隶下人也 。君子之于臣妾,庄以莅之,慈以畜之,则无二者之患矣 。
《论语》的基本介绍
《论语》是儒家学派的经典著作之一 , 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编撰而成 。它以语录体和对话文体为主,记录了孔子及其弟子言行,集中体现了孔子的政治主张、论理思想、道德观念及教育原则等 。
与《大学》、《中庸》、《孟子》、《诗经》、《尚书》、《礼记》、《易经》、《春秋》并称“四书五经” 。通行本《论语》共二十篇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