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斯洛的是5层还是7层,马斯洛的需要层次包括什么需要( 五 )


普通心理学教材上是五个 。
适当举例说明一下:
当华哥还是个婴儿baby不会说话时,会用哭声来表示:我饿了 , 我要吃nai…这个低层次的生理上的需求;
当华哥离开家乡农村来到外边沿海城市深圳时,对于找份工作的需求就会变得很强烈,因为如果没有工作 , 那就是流民,一点安全感也没有――看到警察会躲开,那时如果运气差,弄不好就会被送去樟木头关禁闭的;
后来工作稳定了,就有了一定的社交需求,要去结交一些同行朋友啊、老乡啊 , 妹子之类的,内心如果没有某种明或暗的需求在驱动,人是不会付诸行动的;
再后来做了主管,就希望下属员工尊重自己 , 外边的业务员也尊重自己,有时会把别人的拍马屁或刻意讨好 , 也理解为对自已的尊重;
到现在,则有自我实现的需求,像这种花时间写篇又长又臭的博客文章 , 就是一种基于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所驱动的行为 。
总之,一番比对,这个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总能套在自己身上 。这或许正说明马斯洛需求层次理论经久不衰的魅力所在吧 。
后来马斯洛又补充了求知需求和审美需求 , 即需求理论由五个层次扩充为七个层次 。
求知需求,又称认知与理解需要,是指个人对周围世界的探索、理解及解决疑难问题的需要 。
审美需求指对对称、秩序、完整结构以及对行为完美的需要 。
好像也很对哦 , 如果没有求知需求,人类不会一代一代地,去探索和理解宇宙自然,华哥也不会在工作之外还去参加什么学习;而审美需求,可是说是人类的天性,历史与考古学家证明人类爱美在远古的部落时代就已经存在 , 更何况在21世纪这个商业化的社会里,对美的追求更是被刺激和放大了 。
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在行为科学领域占有重要地位 , 然而在人的一生中,需要层次理论相当于半程马拉松 。他说的是拿得起,人生更需要放得下 。面临生存,我们拿得起的太少 。面对死亡我们放不下的太多 。这就是人生的烦恼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