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该如何保护父母挺进决赛圈,如何面对过度保护的父母?( 二 )


2.从现在抓起 , 从小事抓起,做到爱严相济 , 用父母对子女的爱去激发孩子对长辈的爱心与孝道
爱护子女是父母的天性 。爱,是教育孩子的感情基础,又是打开孩子心灵的一把钥匙 。只有在爱的环境中长大的孩子,长大后才会更懂得去爱别人 。因此 , 我们在在爱父母的同时也要爱我们的孩子,但只有“爱得其所” , 才能让子女在潜移默化中感受到感动、感染和感化 , 并转化为前进的动力,否则就会变成溺爱,最终害了孩子 。
要怎样才算对子女“爱得其所”呢?有两个字不容忽视:一是“远” 。二是“严” 。
远,就是要对孩子的长远前途,明天的幸福负责 。有些父母宁愿自己节衣缩食 , 也要让孩子穿得光鲜,吃得甜美,玩得愉快,过得舒适 。这是一种以天然性为主体的“常情” , 而不是关心孩子健康成长,开创事业的“深情”,未曾着眼于为了孩子的未来而进行意志、性格和心理品质的培养 。这种爱是肤浅的、贫血的,对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长缺乏足够的营养,点燃不起他们对生活对未来无比热爱与向往的火焰 。只要把对子女的深情体现在对孩子有计划地、创造性地培养与训练之中,对孩子塑造成什么样的人才有早期设计的蓝图,并且灌注大量的心血 , 精雕细刻地塑造孩子的心灵,使孩子在成人与成才之路上一步一个脚印地前进,才算是理智的爱,长远的爱,有道德的爱 。
严,就是在教育上有高标准的要求 。“严”和“爱”是辨证的统一,对子女要恰当地掌握好严和爱的分寸,才能收到更好的教育效果 。古语说:“君子之爱人也以德,小人则以姑息”,姑息就是不严 。从现状看,姑息已成为对子女教育的一大祸害 。其突出的表现:一是纵容 , 使孩子从小失去自理自制的能力,言谈举止缺乏正确的准绳,导致行为放荡,严重的还会陷入越轨违法的源潭 。二是迁就,不管是非好坏,孩子有求必应,甚至对子女一些不良的思想习气,也视若无睹,听之任之,使孩子扭曲心灵 , 性格畸形发展 。家长也因此而渐渐丧失对子女管束、约制、启发、诱导的权威与作用 。三是袒护,为子女的不良行为诸多辩解,歪曲真相,转嫁责任;对反映情况的教师、亲人、旁人表示反感和抱怨 。使孩子有恃无恐,做坏事的胆子越来越大,导致误入歧途 , 贻误青春 。
3.持之以恒,把孝道教育贯彻始终,形成良好家风,保持父母一致,家校一致,代际一致 。
家风,是家庭成员思想观念、道德品质、行为习惯与生活方式的综合体现,是家庭成员在长期共同生活中形成的风气与氛围 。它对每一个家庭成员的成长与发展 , 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清看两个在全球著名的实例:
美国有个嘉纳塞·爱德华家族,这个家族的老主人是一位博学多才,注重修养的神学家 。他的子孙都以这位德高望重、多才识广的先人为立德立行的楷模,形成了一代一代往下传的优良家风 。迄今8代,他的子孙中有1人当过副总统,1人任过大使,20多人先后当选国会议员,12人当过大学校长,100多人任过大学教授,60多人当过医生,13人当过报刊杂志的主编或负责人 。
与他同时代的另一位美国人马科斯·朱克是一个赌徒、酒鬼,他迄今也有8代后嗣 。然而他的子孙中却有200多人成了流浪儿或乞丐,7人因杀人被判死刑,63人作奸犯科被囚于监狱,400多人因酗酒而致残废或夭折 。
是先天的遗传基因在其作用吗?不,是看似无形却有形的家风,在潜移默化中发生这巨大的感染与影响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