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中国叫赛里斯,中国古代,为何域外皆称我国为“赛里斯”?( 五 )


契丹是中国古代一个强大的民族 , 曾经建立的辽国纵横北方数百年,但辽国疆域远离还局限于基辅一隅的俄罗斯,为何俄罗斯将中国命名为契丹?
其实,辽国灭亡之后 , 还创立了一个国家,即西辽!金国灭辽之际,耶律大石(耶律阿保机的八世孙)出奔西方,保存了契丹一族的部分力量,但深知无法抗衡女真的耶律大石,就不断的向西发展,向西域、漠北、中亚等地区扩张 , 在如今吉尔吉斯斯坦托克玛克东南布拉纳建都 。此时,正是古代俄罗斯建立公国的时期 。
1141年,西辽迎来巅峰时刻,在卡特万之战,击败塞尔柱帝国联军后称霸中亚,威名远播至欧洲 , 当时的俄罗斯人也在西辽的影响力下 。由于契丹较早与俄罗斯发生交往,而俄罗斯又把契丹民族与中国人混在一起,所以俄罗斯据此称呼东方那个大国叫契丹 。
值得一提的是,蒙古铁骑灭亡西辽之后,西辽还建立了一个国家:契丹贵族波剌黑前往波斯的克尔曼 , 于1224年建立了起儿漫王朝,又被称为“后西辽”,这也是契丹人在历史上建立的最后一个政权,于1306年被伊尔汗国所兼并,辽国由此彻底灭亡 。
通过丝绸这个证据 , 可以确定公元5世纪之前,古希腊人就知道了中国,学者考证指出 , 古希腊获得的丝绸 , 很可能是通过欧亚大草原流向西方,与斯基泰族人交换所得,因此欧亚大草原可能是第一条丝绸之路 。但按照阿拉伯人所处丝绸之路中的地理位置,阿拉伯人知道中国的时间应该不会太晚,如今从文献资料追溯来看 , 至少公元1世纪时阿拉伯人就知道了中国!
成书一世纪的《印度洋航海指南》:在马六甲半岛(Chryse)之北,在海之极端,有一国家名秦(Thin) , 其中有一大城称秦尼 (Thinae) 。棉花、生丝和丝绸都从此经大夏而抵婆卢羯车,另经恒河水道而抵麻离拔 。
阿拉伯人通过海上丝绸之路,将来自印度洋的棉花、生丝和丝绸等 , 运抵埃及,然后转运西方 。其中 , “Thin”与“Thinae”,都是希腊文字,是继“赛里斯”之后希腊人对中国的又一称呼,据说中国还有一个称呼叫“秦尼斯坦” 。
但根据西方学者亨利· 玉耳的考证,古希腊对中国的这一称呼,却是源自阿拉伯人 。在阿拉伯语中,中国的名称叫“Sin”,但由于希腊语中没有S音,所以就用了th音 。通过考证“Thin”起源,可知阿拉伯人至少公元1世纪时就知道了中国存在 。
那么,阿拉伯人口中的“Sin”,究竟是什么意思呢?
一般认为,阿拉伯人对中国的这一称呼,实际演化逻辑是:古印度的“cina”——古波斯语“Cin”——阿拉伯语“Sin” 。而最终根源,应该与中国第一个封建王朝秦朝有关,“Cin”犹如“qin”的发音 。
学者张星R:秦国在公元前七世纪秦穆公时,作为“春秋五霸”之一已很强大 , 威震四方,影响西域、西南,远扬印度,故公元前四世纪时印度梵文中最早出现Cīna并不意外,之后变化而来的Cin、Cina、Chin、China、Thin、sin、Sina等不同的“支~那”拼写,均由“Cīna”而来 。
1976年,在陕西省宝鸡市凤翔县城南5公里的南指挥村,考古专家发现秦始皇祖坟——秦公一号大墓 。在这座古墓中,考古专家有了一个颠覆传统认知的发现:提取殉葬马匹的DNA之后,发现至少有2匹战马来源于欧亚大陆西部,一匹是汗血宝马,一匹与汗血宝马序列呈母系遗传关系,说明中国引进汗血宝马 , 并非从汉武帝开始,而是战国时期早已引进 。更为重要的是,学者有理由相信,早在战国时代,秦国威名就已远播,到秦始皇一统中国时,秦朝威名无远弗届,由此才会出现“qin”——“cina”、“Cin”等命名中国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