花生的生长习性,花生的生长习性特点和生长环境条件( 三 )


播种密度与方式 。
垄作:垄距50cm , 穴距13~17cm,即12万~15万穴/公顷,每穴播两粒 。
地膜覆盖畦作:一畦两行,小行距40cm , 穴距13~17cm , 每穴两粒 , 即12万~15万穴/公顷 。
清棵蹲苗:苗基本出齐时进行 。先拔除苗周杂草 , 然后把土扒开,使子叶露出地面 。注意不要伤根 。清棵后经半个月左右再填土埋窝 。
中耕除草: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3次中耕除草 。掌握浅、深、浅的原则 , 注意防止苗期中耕雍土压苗;花期中耕防止损伤果针 。
培土:开花后半个月进行培土 , 不宜过厚 , 以3cm为宜 。
覆膜到出苗期间,发现薄膜破口或覆盖不严时,及时用上重新压埋、堵严 。当幼苗破膜拱土 , 开始露出真叶时 , 扒去膜上的土,使子叶露于地表 。发现缺穴,立即用催出芽的种子补种 。开花前在畦沟内进行1次中耕除草 。在开花下针到荚果充实期间,根据花生长势,可在叶面喷施500倍先科追肥精替代根部追肥或者喷施0.2%~0.3%磷酸二氢钾500倍溶液2~3次,或者 , 并喷洒地果壮蒂灵加大营养输送量 , 促进果实发育,提高花生的产量 。在此期间,如遇干旱,要及时灌水 。
整地关 。整地一定要精细,必须要秋整地,深翻到30厘米,细耙多遍,确保土壤上松下实,通透性良好,秋起垄并压实 。通过冬季的低温作用,杀灭土壤中引起花生茎腐病、根腐病的真菌,减少病虫害的发生 。
施肥关 。花生重茬栽培时必须增施有机肥,结合秋翻地亩施优质农家肥4000~5000千克 。播种时以磷、钾肥为主,每亩施磷酸二铵15千克 , 硫酸钾8千克 。在8月上中旬用2%的磷酸二氢钾进行叶面喷肥两次 , 同时用含有固氮菌、解磷细菌和解钾细菌等菌类及适量的中微量元素的花生专用微生物制剂,防治病害效果显著 。
品种关 。加强检疫,严禁从病区引种 。选用抗病高产品种并及时更换品种 。花生剥壳前选择晴朗天气晒种2-3天 。结合剥壳选择粒大饱满、皮色鲜亮、饱果率高、整齐度好、网纹清晰、大小适中、外形美观、发芽势、发芽率高的一级种 。
管理关 。出苗后如有缺苗断条现象要催芽补种,齐苗后进行清棵蹲苗,用手将幼苗根际的浮土扒出,使两片子叶外露 。青稞后15天左右再回土填窝 。在苗期、团棵期、花期进行三次中耕除草 , 第一次中耕宜浅,防止茎部埋土过多,影响侧枝发育,只要疏松表土,把杂草除净即可;第二次中耕在根瘤形成期,这次中耕可稍深些,一般在6厘米左右;第三次中耕在花期,这次中耕要格外小心 , 避免损伤果针,中耕深度在5厘米左右 。即掌握浅、深、浅的原则,开花后15天培土以3厘米为宜 , 不要过厚 。加强病虫害的防治,发现病害及早防治 。
整地 。秋季前茬收割后,灭茬,秋翻、耙、压后做成新垄 。准备地膜覆盖栽培的地块,做成底宽75~80cm、畦高5cm , 畦面宽65~70cm的畦,畦与畦中间做成20~25cm宽,15cm高的小垄 , 以备播种时取土用 。
施肥 。随秋整地作垄,施腐熟圈粪、炕洞土、沤制绿肥等 。施1.5万~3.0万kg/公顷,垄作开沟、疏施 , 畦作撒施 。垄作栽培也可在播种当年下种前疏施农肥 。播种时,施磷酸二铵150~225kg/公顷、硫酸钾75~120kg/公顷作种肥 。酸性土壤随基肥施石灰 。如pH值(酸碱度)6.0~6.5,施石灰450kg/公顷,pH值为5.5~6.0,施石灰675kg/公顷 。
5.营养价值
花生果实含有蛋白质、脂肪、糖类、维生素A、维生素B6、维生素E、维生素K,以及矿物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含有8种人体所需的氨基酸及不饱和脂肪酸,含卵磷脂、胆碱、胡萝卜素、粗纤维等物质 。脂肪含量为44%-45%,蛋白质含量为24-36%,含糖量为20%左右 。含有丰富的维生素B2、PP、A、D、E,钙和铁等 。并含有硫胺素、核黄素、尼克酸等多种维生素 。有促进人的脑细胞发育,增强记忆的作用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