昆曲和京剧的区别是什么,京剧和昆曲的区别在哪里?( 二 )


京剧角色的行当划分比较严格,早期分为生、旦、净、末、丑、武行、流行(龙套)七行,以后归为生、旦、净、丑四大行 。
京剧形成以来,涌现出大量的优秀演员,他们对京剧的唱腔、表演,以及剧目和人物造型等方面的革新、发展做出了贡献 , 形成了许多影响很大的流派 。如老生程长庚、余三胜、张二奎、谭鑫培、汪桂花芬、孙菊仙、汪笑侬、刘鸿声、王鸿寿、余叔岩、高庆奎、言菊朋、周信芳、马连良、杨宝森、谭富英、李少春等;小生徐小香、程继先、姜妙香、叶盛兰等;;考勤武生俞菊笙、黄月山、李春来、杨小楼、盖叫天、尚和玉、厉慧良等;旦角梅巧玲、余紫云、田桂凤、陈德霖、王瑶卿、梅兰芳、程砚秋、荀慧生、尚小云、欧阳予倩、冯子和、小翠花、张君秋等、老旦龚云甫、李多奎等;净角穆凤山、黄润甫、何桂山、裘桂仙、金少山、裘盛戎等;丑角刘赶三、杨鸣玉(原为昆丑,加入京班演出)、王长林、肖长华等 。此外还有著名琴师孙佑臣、梅
田、徐兰沅、王少卿、杨宝忠等;著名鼓师杭子和、白登云、王燮元等 。
梅兰芳是京剧艺术最卓越的表演艺术家之一 。他的代表剧院目有《宇宙锋》、《霸王别姬》、《贵妃醉酒》、《水斗
断桥》、《奇双会》、《游园
惊梦》、《穆柯寨
穆天王》、《木兰从军》、《抗金兵》、《生死恨》、《西施》、《洛神》以及晚年编演的《穆桂英挂帅》等 。
关系:
当年徽班进京时 , 北京地区流行着很多戏曲 。有昆曲、戈阳腔等其中昆曲产生于江苏昆山一带,他备受士大夫文人的青睐,被称为“雅部”,而其他地方剧都被成为“花部” 。当时清廷的戏曲政策试扬“雅部”抑“花部” , 昆曲成为宫廷垄断的剧种 , 渐渐脱离了广大的人民群众 。
为满足观众的口味和演出市场的需要,徽班在演出剧目、人员组成、艺术形式等方面都采用了兼容并蓄、为我所用的姿态,吸收昆曲梆子腔等剧种富有艺术生命力的腔调和表现形式,字韵上也受京城文化的熏陶浸染 , 更加规范讲究 。
经过不断的融化吸收 , 在北京形成了新的剧种——京剧 。经过几代艺术家的不懈努力,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 , 在清朝同治、光绪年间迎来了第一个繁盛试期 。由此可以说,京剧是由徽调、昆曲、楚腔、梆子腔等不断博采众长,融会贯通,兼收并蓄,推陈出新形成的 。
区别:
1、文学性不同 。
昆曲的剧本多为“传奇”,少数是“杂剧”,是正统的中国戏曲剧本构成的形式,作者多为文学家、剧作家或知识分子 。
京剧是俚俗的剧本 , 传统剧作者多为社会中下层,姓名有的不可考 。
2、句子构成不同 。
昆曲的唱词是曲牌体,由长短不规则的句子构成;京剧唱词是五字句或七字句,也有变体到十字句,有着源自说唱文学的痕迹 。昆曲是一首一首的歌曲,曲牌名称虽有一样的,但曲调随字的四声阴阳不同而变化 。
京剧是所谓板腔,由少数十分单调的曲调原型(主要只有西皮及二黄两种 , 是上下句的说唱文学套上音调而构成,音乐非本质,本质是吟哦)加以几个变型 , 型式少,调子往往听来千篇一律 。因属吟哦 , 所以才以板为单位拉长缩短,这就是板腔的来源———说唱文学的“吟哦” 。
扩展资料:
京剧历史起源
徽州商人富甲一方,商业的成功引发了文化消费欲望的高涨。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戏曲声腔昆山腔的兴起 , 纷纷蓄养家班 , 角色斗艺 , 并卖力为乾隆下江南收集声色歌舞,不惜重金包装徽剧色艺 , 客观上为徽剧进京创造了条件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