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正厉害的人,都抛弃了“木桶理论”,具有“长板思维”( 二 )
他们往往缺憾明显 , 但在某一领域拥有不可被轻易替代的特长和技能 , 是真正的社会精英 。
想起科学家霍金 。
他在21岁患上肌肉萎缩症 , 从此被禁锢在轮椅上 。
43岁时 , 穿气管手术让他完全失去说话的能力 , 全身只有三根手指能动 。
然而 , 身体的“短板”并没有阻碍他智慧的“长板” 。
他在助手的帮助下 , 通过敲击一个按键 , 合成人工语音演讲 , 甚至一个一个字母的敲出《时间简史》 , 成为世界公认的伟大科学家 。
与健康的人相比 , 霍金拥有的仅仅三根手指 , 与你我差得太多太多 , 但是 , 他有一颗天才的大脑 , 正是聚焦这样的“长板” , 并发挥到极致 , 所以成就了一个伟大的生命 。
任正非在接受节目《面对面》采访时 , 曾说过这样一段话:
“我这一生短的部分我不管了 , 我只想做好我这块长板 , 然后再找别人的长板拼起来 , 这样就是一个高桶了 。 ”
深以为然 。
文章图片
3
找到自己的“长板”把精力用在对的地方
在网络信息化时代 , 各种知识点层出不穷 , 可以从事的行业 , 也早已不是360行 , 每个人都面临更多选择 。
找到自己的“长板” , 并深耕下去 , 才能拥核心竞争力 , 让自己立于不败之地 。
找到自己的长板 , 并非难事 , 除了理性地分析 , 还有尝试 。
德国科学家奥托·瓦拉郝 , 是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 。
他在读中学时 , 父母为他选择的其实是一条文学之路 。
但一个学期下来 , 老师告诉他父母:“瓦拉郝很用功 , 但过分拘泥 , 这样的人即使有着完美的品德 , 也决不可能在文学上发挥出来 。 ”
于是 , 父母让他改学油画 。 可是 , 瓦拉郝对艺术的领悟力不强 , 既不善于构图 , 又不善润色 , 成绩在班上是倒数第一 。
面对如此“笨拙”的学生 , 绝大部分老师认为他已成才无望 , 但是化学老师认为他做事一丝不苟 , 具备做好化学实验应用的品质 , 建议他试学化学 。
然后 , 瓦拉郝智慧的火花一下被点着了 。
文学艺术的“不可造就之才”一下子变成了公认的化学方面的“前程远大的高才生” , 最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 。
你看 , 只要找对了方向 , 做强长板 , 每个人都可以成为光彩熠熠的人 。
要充分做强自己的“长板” , 大致要做好以下三点:
果断行动 。 从“想到”到“得到” , 中间还隔着“做到” 。 一生不长 , 真正能干事的时间 , 也就几十年 , 耽误不得 。
想一想 , 等一等 , 看一看 , 时间就会过去 , 机会就会流逝 。
有句话说得好 , 种一棵树的最佳时间是十年前 , 其次是现在 。
从今天 , 从现在开始 , 就是给自己种下了希望的种子 。
长板 , 才有可能激发出来 。
专注长板 。 互联网时代 , 人们往往很难专注一件事 , 因为我们想要的太多 。
曾仕强先生说过 , 样样都要 , 全局都要垮掉 。
所以 , 我们要专注自己的长板 。 擅长技术 , 就深耕细作 , 成为行业专家;精于人情世故 , 就专心仕途经济 , 做个有担当的领头羊;有艺术天赋 , 就勤学苦练 , 成就一番艺术人生 。
当你才成为所处行业不可或缺的人才 , 世界都温柔以待 , 即使你有明显的短板 。
坚持下去 。 古人说 , 不积跬步 , 无以至千里 。 任何事情 , 都不会一蹴而就 。
凡事让你变好、变强的事情 , 都会让你感到痛苦 。
所以 , 坚持 , 才是最重要的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人性潜规则:你的价值,决定着你在别人心里的位置
- 梦里的人,不会因为梦的荒诞,从而察觉是梦
- 人生的意义,就是接纳生活的所有,在生活中改变自己
- 厉害的人,都在培养自己这几种能力,希望你也有
- 女人,永远不要羡慕别人的生活
- 中国最有名的3座名山,你都去打卡了吗?有生之年建议都去一趟
- 这本去年感动到我的治愈绘本姊妹篇,讲我们都离不开的亲密关系
- 马斯克给年轻人的忠告:这3个,孩子越早知道越好
- 疫情肆虐,80后负债累累的你,还有勇气回家吗?
- 充满遗憾的人生,你最大的遗憾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