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 “好爸爸”在家庭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作用( 二 )
文章图片
电影《美丽人生》
具备什么样的特质才算是“好爸爸”可能并没有统一的答案 。
首先我们要明确,教育的主体是孩子,你自己认为的“好爸爸”的标准是否能得到孩子的认可?
那我们还需要努力成为好爸爸吗?回答是肯定的,但是可能要根据与孩子的匹配程度来界定,下面是一些根据研究的统计总结而得出的结论,大致可以作为参考,或者算是抛砖引玉:
1. 你的生命我参与
虽然爸爸们在多数家庭可能是养家糊口的人,但并不意味着爸爸们就应该把陪伴、教育孩子的责任完全留给妈妈们 。
参与孩子的成长过程,多与孩子交谈,了解他们的烦恼和困惑,他们的喜好,他们的恐惧等等,甚至并不需要多么高深的技巧,陪伴和倾听本身就是一种支持 。
文章图片
电影《我是山姆》
2. 学会对孩子说抱歉
当我们在为自己的错误负责时,我们就在用行动教给让孩子为他们的错误负责 。
正所谓“言传不如身教”,爸爸有时候需要放下自己的权威,为自己可能的错误低头 。
我们常说需要平等地对待孩子,这个可以是尝试的第一步,而不是在面对自己的错误时粗暴地回应一句“我走过的路比你走过的桥还多” 。
3. 关心爱护孩子的妈妈
某些研究者都会把妈妈称为“第一家长”,而爸爸是“第二家长”,这是由孩子与母亲曾经的长期共生决定的,尤其是在孩子刚出生的那段时间,在照顾孩子本身这个事情上,父亲可能并不是那个更好的选择 。
但是,把孩子的母亲照顾好,为母亲提供良好的精神和心理支持,与母亲共同建立一个稳定、温暖、坚定、健康的关系,这个是孩子成长、形成好的依恋关系、人格塑造过程中最优质的资源 。
文章图片
综艺《爸爸去哪儿》吴尊给老婆的kiss goodbye
4. 避免双标
没有人喜欢言行不一的人,爸爸讲道理或要求孩子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不要对孩子使用不同的规则,避免双标 。
在孩子的成长过程中,建立规则和秩序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这种规则要尽可能避免使用不同的标准,比如教育孩子少玩手机,你可能就需要控制一下自己的行为,言必信,行必果,孩子们会模仿我们的行为,当你回家就躺在沙发上玩起手机的时候,你的言语是没有力量的 。
5. 设定明确的界限和期望
给孩子安全的保护、良好的教育,同时爸爸也有自己的个人成长和个体的生活 。
帮助建立孩子边界感和同一性,在保持亲密关系、提供稳定支持的同时,让孩子学习在与他人建立关系时有足够的勇气,既不担心受怕,也不过度亲密有明确的边界感,这是孩子自我同一性成熟的重要过程 。
文章图片
综艺《爸爸去哪儿》
6. 高质量陪伴
家庭环境和氛围是个体和他们之间的关系维系起来的,爸爸需要从工作或应酬中抽身,为家人腾出时间 。
家庭模型中夫妻关系是核心,稳定而健康的夫妻关系是孩子健康成长的土壤 。
同时,在陪伴的过程中,不仅要有充满智慧的认知沟通,还要有丰富的情感交流,尽心投入是提高陪伴质量的重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林庆昆|《完美伴侣》“离婚了,我就没有家了!”林庆坤为何是这个反应?
- 真正的友情,从不喧哗
- 怎么放下一个很爱的人,如果你还没放下,不妨也可以看看
- “抠门9年”攒下两套房,真正的人间清醒是这样吗?
- 小熊与白生文字中一样的句子:花自向阳开人终向前走,是巧合吗?
- 爱上你 如何让女人爱上你?这个“稀缺能力”,普通男人要学会
- 备胎 “我有备胎,等玩够再嫁也不迟”女人自信过头,想嫁才知已成笑话
- 渣男 《2022年渣男语录合集》:“既不成全你,也不放过你”
- 过年 “你媳妇回娘家过年,咱家20来口人的年夜饭谁做”“我没媳妇了”
- “草包”领导一上任,就喜欢大肆做这3件事,无一例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