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黎荔城市的白天形色匆匆 消失的馄饨摊

作者:黎荔
作者:黎荔城市的白天形色匆匆 消失的馄饨摊
文章图片
城市的白天形色匆匆 , 繁华中带着钢筋水泥的冰冷 , 夜色阑珊时 , 方可看见一座城市的真正风情 。 夜晚 , 白日隐匿的小吃摊、三轮车纷纷架出了 。 不消一会儿 , 煮玉米、烤红薯、熏肉大饼、炸串夹馍、馄饨米线、麻辣烫……诱惑的香气远飘十里 , 引得行人纷纷驻足 。
记得学校附近有一个卖馄饨米线小笼包子的小摊 , 由一对中年夫妻经营 , 每到夜幕降临 , 他们就会推着一辆老旧的摊车 , 摇摇摆摆的不知从什么地方走来 。 摊车上挂着一盏昏黄的灯泡 , 随着道路的颠踬 , 在夜色暗影中飘摇 。 那不过是一个寻常卖馄饨的摊子 , 随着一拨又一拨顾客围过来 , 小摊夫妻俩忙得手脚不停 , 他们分工合作 , 麻利地包馄饨、下米线、配调料、收碗筷 , 一晚上下来 , 卖出一碗又一碗热气腾腾的馄饨米线 , 一屉又一屉皮薄馅鲜的小笼包子 。 背着书包的学生党 , 行色匆匆的上班族 , 三三两两 , 聚拢过来 , 叫上一碗馄饨或者米线 , 配上几个鲜肉包子 , 小碟子里猛加红油和醋汁 , 分量不大但口味强烈 , 刚好作为迟睡族的夜宵 , 点缀下深夜时分肚子里半饱不饥的那点空虚失落 。
其实 , 走南闯北 , 我见识过大江南北不同风味的馄饨 。 我吃过苏州江南小巷中的阿婆馄饨 , 馄饨的红汤底用的是苏式奥灶面汤的配方 , 搭配全肉虾仁和荠菜肉虾仁两种馄饨 , 入口浓郁温润 , 每一只馄饨里都包含一整颗大虾仁 , 看得见的真材实料 , 吃起来Q弹爽口 。
我也吃过广州的馄饨面 , 馄饨在岭南地区叫做云吞 , 一碗云吞面的灵魂其实不在云吞也不在面 , 而在于各家秘制的汤头 , 猪骨鱼干 , 虾子虾壳 , 老火熬制清鲜香浓 , 香得销魂蚀骨 , 面皮薄透白净的广式净肉小云吞 , 在清亮的汤水里游曳 , 如同金鱼曳尾般可爱喜人 。
我也在成都宽窄巷吃过红油抄手 , 抄手 , 这个描述百姓抄着双手等热馄饨吃的词 , 实在太有市井画面感了 , 这个词准确地描述了这种小吃皮薄易熟 , 抄手之间 , 就已煮熟上桌 , 成都抄手总是裹挟花椒、辣椒、葱、姜、蒜的味道 , 馄饨的皮厚实有韧性 , 一个个裹在香到想哭的红油里 。
作者:黎荔城市的白天形色匆匆 消失的馄饨摊
文章图片
和这些起码要二三十元的店铺馄饨相比 , 那个学校门口夜色阑珊中的小馄饨摊 , 说起来也没有什么殊胜的滋味 。 猪肉馅料中 , 根本不可能掺入海米、干贝、黄鱼、牛羊肉这些精贵材料 , 但馅子也调得温柔滋润 。 汤看起来就是清汤一碗 , 上面根本不可能飘着什么笋、香菇、蛋皮、榨菜、小青菜、鸡毛菜之类 , 加一点点紫菜虾皮葱花而已 。 一个个小小的馄饨 , 蜻蜓点水般只包一丁点猪肉 , 馅少之又少 , 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 但这薄薄的馄饨还是有存在感的 , 上桌时个个鼓着漂在汤面上 , 就像透着嫩粉色的小水母 。 一口汤 , 一口馄饨 , 薄皮馄饨一抿即破 , 透出浓郁的汤和肉的鲜美 , 不知道为什么就是好吃 。
也许因为下夜班时又累又饿 , 急切地需要一点慰藉 , 嘴巴总想吃点什么 。 尤其需要冒着热气的食物 , 一顿吃毕 , 瞬间满血复活 , 生活的酸甜苦辣顷刻间被吞食、被消化 。
也许因为路边摊轻松 , 相比餐桌上的正襟危坐 , 在路边摊可以随便地吃喝——油腻的桌板、胡乱堆叠自行摆放的凳子、一次性的餐具 , 似乎都在告诉人们:一切随意 , 爱咋咋地 。 本来就对食物没有过高的期待 , 吃到老板的良心食材、精心制作 , 反而有一种特别惊艳之感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