①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
可持续发展的生态保护观是当前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利用应遵从的主要观念之一 。其含义不仅仅是要在利用时保护历史遗址原有的自然生态环境,更重要的是在利用中如何实现一种可持续的、动态的保护模式 。其动态保护就是将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纳入当地的生态保护系统、文化旅游开发系统以及文物保护系统;把历史、现实、自然、人文等多种因素进行整合 , 从全局的观念去研究、保护、开发和利用 , 而不是孤立静止地看待历史遗产 。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保护的可持续性包含两方面的问题,一是历史遗址本体及其载体的可持续性保护;一是历史遗址所处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既包括实体的可持续保护,也包括价值观的再认识 。
②“生态博物馆”理论
生态博物馆是指在原来的地理和社会、文化条件下保存人类群体遗存及生存状态的博物馆 。即历史遗址应原状地、动态地保护和保存在其所属环境中,某种意义上讲,遗产环境等同于“博物馆”的建筑面积 。换言之,在生态博物馆中,人们将不再从博物架上看结果,而是在房前屋后观过程―――文化遗产、自然景观、建筑、可移动实物、传统风俗等一系列文化因素均具有特定的价值和意义 。生态博物馆的观念是法国人雷佛首先在 70 年代提出的观念,他主张将一个完整地域以博物馆的观念来思考,将自然生态与历史古迹统合在现代人的生活整体环境中,整体的展现出来达到自然环境、历史古迹保存与增进现代人生活整体环境的目的 。它的诞生是人类社会现代环境意识和现代生态意识不断觉醒的反映 。在生态博物馆理念中,最重要的是区域保护的原则,以及将自然环境与文化遗产在同一环境中保存的基本理念,这完全符合《西安宣言》的要求 。对于历史遗址类旅游资源我们可以通过采用“生态博物馆”的模式对其加以开发利用 。将遗址所处的环境、自然景观、遗存等动态的保护与展示给公众,用全局的观念去开发和保护[1] 。
(3)遗址类旅游资源开发的模式
目前,国内关于遗址保护开发利用的模式,主要有四种:
①遗址公园
就是将整个遗址区建成遗址公园,这是目前国内最普遍的一种方式,不仅使遗址得到了较好保护,也通过公园的建设改善了当地环境,为居民提供一个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是展示优秀历史文化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基地 。我国现阶段的遗址公园有三种不同类型:第一类在公园内是有所保留的遗址,成为公园景观的一部分,如西湖公园的雷锋塔、成都望江公园的崇丽阁等;第二类是遗址本身可以成为公园,如圆明园遗址公园;第三类是考古型的遗址公园,它强调的是对文物遗存有所展示,并强调文物的真实性展示,如大明宫遗址公园、曲江池遗址公园 。
②旅游景区
许多遗址处在风景名胜区之中,在风景区开发的过程中,将遗址作为旅游景区的一个景点,在严格保护的前提下,对其进行展示性开发 。如乐山大佛旅游区内的苏轼故居,张良庙-紫柏山旅游区内的张良庙、青岛的琅琊台遗址,重庆的合川钓鱼城等,拥有丰富的古人文资源和自然景观,利用自然、人文资源综合开发旅游产品,形成集历史文化、山水风光为一体的特色旅游景区 。
③遗址博物馆
遗址博物馆是指在由于自然或人为活动的原因形成的遗存的原址上建立的博物馆,包括具有博物馆功能的纪念馆和文物保护单位 。
中华民族的文明史源远流长,无论地上或地下都保存着大量的遗址、遗迹和遗物 。为了在保护历史遗址的同时传播历史文化我国对历史遗址采取通过兴建博物馆的模式来保护展示宣传其文化内涵 。遗址博物馆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建立在由于自然原因或人类活动形成的原址上,它所处的特定的历史文化背景、地理位置、自然环境等等都可以反映出当时的社会生产力水平、宗教信仰以及社会生活的诸多方面,是自然或人类社会的发展史上重要的一环 。通过展示遗址本身的形成和变迁遗址博物馆使公众了解过去,成为链接过去与现在的重要环节 。如1925年我国第一座遗址博物馆――北京故宫博物院成立,1958年建立了第一座在考古发掘原址上的遗址博物馆――陕西半坡博物馆 。再到今天遍布全国各地数百家遗址博物馆,在短短的几十年中,我国遗址博物馆经历了一个迅猛的发展过程,并因为其自身独特的文化特性及外在表现成为重要的参观游览地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牛乳是不是牛奶,牛乳是什么意思
- 儿童纯钙片品牌排行榜最新,什么牌子的钙片比较好
- 为什么会打雷,下雨天为什么会打雷
- 蜂蜡是怎么形成的,蜂蜡是怎么形成的,可以用来做什么
- 为什么医生不建议涂防晒霜,皮肤科医生为什么不涂防晒霜?
- 为什么羊毛衫洗了有味道,急:新买的羊毛衫洗过之后,有很浓重的类似于烫染发药水的味道,这种味道对身体有害吗?是不合格产品吗?
- 中国古代为什么叫做九州,中国为什么又叫做九州,古代时候九州指哪些地方?
- 健骼宁起什么作用的,老人骨质疏松,医生开的药副作用有点大,食物方面老人胃口不好很多不能吃,有什么可以替代的吗?
- 表语是什么,表语是什么意思?
- 八个字的中医理念,中医治病的理念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