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流旅游资源及其分类,现有旅游资源的分类( 二 )


表3-2 国家标准之旅游资源分类(GB/T 18972―2003)
续表
9.《中国森林公园游》编辑部编《中国森林公园游》之分类
1)山岳型森林公园,如张家界、四川瓦屋山、大别山、广西八角寨;
2)湖泊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千岛湖、广东流溪河、西藏巴松湖;
3)火山遗址型森林公园,如黑龙江火山口、吉林龙湾、广东西樵山;
4)沙漠与沙地森林公园,如内蒙古额济纳胡杨、新疆胡杨;
5)现代冰川与冰川遗迹型森林公园,如四川海螺沟、陕西太白山;
6)海岛型森林公园 , 如山东长岛国家森林公园、福建平潭海岛、广东南澳海岛;
7)海滨型森林公园 , 如河北海滨、山东日照海滨;
8)溶洞型森林公园,如浙江双龙洞、山西禹王洞、河南五龙洞、云南靖华洞;
9)温泉型森林公园 , 如广西龙胜温泉、辽宁大黑山、江西明月山、陕西太白山;
10)草原型森林公园 , 如河北塞罕坝、内蒙古黄岗梁和海拉尔;
11)城郊型森林公园,如上海余山、江苏徐州环城、浙江兰亭、福建福州 。
这一分类方法采用森林与地貌的组合 。本书的分类,正是采用这一原则,只不过扩大了范围,以所有风景美因子的全面组合为分类依据 。
我觉得如果作为一名普通大学生的话,还是应该去看一看那些还没有被开发的旅游资源,这样才能更好的想办法如何维护 。
中都经常出现 。再有就是从我们的视角中来看这些星星的位置恐怕我明日便得离去了 。”牛财主

河流旅游资源及其分类,现有旅游资源的分类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2、旅游资源分类1、旅游资源
旅游资源是我国旅游界中经常用到的概念,然而,这个概念在欧美国家却很少提及 。在大量的欧美旅游学术文献中,最常用到的和旅游资源概念接近的词是“旅游吸引物”(Tourism Attraction) 。不管这两个词本身有何差异 , 它们在概念或是定义上的众说纷纭却是极其相似的 。
杨振之(1997)认为,旅游资源的结构表现为旅游的三大要素:主体、客体和介体的相互吸引 。因此 , 所谓旅游资源,“除了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外,对于旅游者来说,就是旅游目的地及有关旅游的一切服务和设施;对于旅游地来说 , 就是客观存在着的客源市场 。旅游资源是关于旅游的主体、客体、介体相互间吸引性的总和”杨振之(2002)又认为,旅游资源包含的内容十分广泛,它应包括以下几大类:1、自然旅游资源;2、人文旅游资源;3、服务旅游资源;4、旅游设施和基础设施资源;5、其他新兴的资源类型 。
因此,旅游资源这一概念在逻辑上分为内涵和外延两部分,传统的定义,即自然旅游资源和人文旅游资源是它的内涵、内核 。而随着旅游业向深度发展,旅游资源的外延将越来越宽泛,类型将越来越多 。实践已经证明了这一道理,如果仍然将它限制在一个传统的、狭小的范围内,就会发现,我们的观念跟不上旅游业的发展 。今后还将有很多意想不到的资源成为旅游资源的一个部分 。
2003年5月开始推行的《旅游资源分类、调查和评价》国家标准(GB/T18972一2003)将旅游资源定义为“自然界和人类社会凡能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可以为旅游业开发利用,并可产生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各种事物和因素” 。
综合这些定义 , 可以看到 , 它们的共同点正如孙文昌(1997)所说 , “那就是强调了旅游资源具有吸引旅游者这一属性 , 我们称之为旅游资源的理论核心” 。它们之间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旅游资源包括的内容方面 。有些定义认为旅游资源主要局限于旅游目的地具有的自然和人文旅游资源,有些定义则认为旅游资源的定义应当宽泛一些,可以涵盖劳务和设施等 , 还有的定义挣脱旅游目的地的地域束缚,从旅游系统的层面上来探讨旅游资源的内容 。实际上,它们之间的分歧本质上是对旅游资源应该是旅游吸引资源还是旅游产业资源的认识差异(宋子千、黄远水,2000)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