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 青互助养老,40年后再吃大锅饭,这次有家的味道!

由于传统养老观念的影响 , 很多中老年朋友只知道养儿养老 。 但最近由于新观念的影响 , 很多中老年朋友 , 尤其是知青 , 开始了另一种新的养老模式——抱团养老 。
抱团养老的另一种可能——具有某些群体特质的空巢老人或许更容易在养老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 比如知青 。
在蓟县大山深处的下营镇大平安村 , 有一座三层小楼的农家院 , 院门上方有一个横匾刻着“乐活大院”四个字 。 这是老知青张承永建起的“天津知青之家” 。
十年前 , 曾为知青的张承永提前内退 , 来到燕山脚下的大平安村帮助村民发展农家院旅游 , 从此带动了全村村民奔小康 , 村民们称赞张承永是他们致富的“领路人” 。
知 青互助养老,40年后再吃大锅饭,这次有家的味道!
文章图片
作者刘玉伟摄
张承永因此成为该村的荣誉村民 , 村委会特批他一块宅基地 , 由他建起了一个农家院命名为“天津知青之家” 。
从2007年开始 , 天津知青文化研究会、天津知青网等知青社团组织多次在此举办知青文化联谊活动 , 参加联谊的有天津、北京、哈尔滨、内蒙古、河南、青岛等地的老知青1300多人次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张承永开始思考后知青时代老知青的养老问题 。 2010年他提出了一个新的养老理念 , 就是“乐活”理念 。
他说:“乐活是一种积极向上 , 有着深广意义的文化内涵 , 是一种贴近生活本源的自然、健康、和谐的生活态度 。 ”
于是 , 他决定把“天津知青之家”改建为“乐活大院” 。
他筹集资金60多万元 , 经过一年多的努力 , 终于实现了他的愿望 。
知 青互助养老,40年后再吃大锅饭,这次有家的味道!
文章图片
作者李清
“乐活大院”的文化理念:做好事、好心情、有活力、讲环保、简约生活 。 大院内设有多功能会议室、展览厅、健康工作室、艺术工作室、DV工作室、阳光养生房、茶道房、观光厅等 , 本市知青团体在这里经常组织知青山村观光、举办知青文化论坛及书画展览等 。
“乐活大院”开业以后 , 面向天津及全国知青朋友开展养生特色的养老服务 , 积极探索老知青休闲养老的新模式、新理念 。 在“乐活”的文化氛围中休闲养老 , 度过幸福、美好的晚年时光 。
知青互助养老 , 40年后再吃大锅饭
具有某些群体特质的空巢老人或许更容易在养老这件事上达成共识 , 比如知青 。
知 青互助养老,40年后再吃大锅饭,这次有家的味道!
文章图片
作者高军摄
1、小圈子抱团
人物速写:早上5点 , 69岁的卢志军就会被散步回来的老伴叫醒 。 因为这天轮到她给同住的5个知青同学做饭 , 她打算献上自己最拿手的烙馅饼 。 “现在是这边集体户人最少的时候 , 5个人15张饼就够吃了 。 人再多点儿 , 我还真烙不动了 。 ”
今年春节刚过 , 卢志军就带着老伴从吉林老家飞到了广西北海的“老年集体户” 。 住在这栋三层小楼里的人 , 都是当年一块下乡的知青 。 如今 , 他们住在一栋楼里 , 轮流做饭 , 打牌种花 , 有病互相照顾 , 闲来忆苦思甜 。 “让孩子各忙各的事业去 , 我们老朋友在一起生活 , 跟家人一样 , 热热闹闹 , 自给自足 。 ”
老年集体户的后现代生活
1968年 , 当时正念高三的卢志军成为下乡知青的一员 , 跟十几个同学组成农村集体户 , 直到1971年初才回城 。 在学校做了3年同学 , 又在农村共同生活劳动了3年 , “集体户”里的同学“都像家人一样亲” 。
因为错过上大学的机会 , 这批知青大多留在吉林各地生活工作 , 一直没有断往来 。 退休后 , 大家带着各自的家属开始频繁地聚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