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伤后应激障碍|每5个人就有1个得这种心理障碍,你了解多少?( 二 )


一下子 , PTSD不那么遥不可及了 。
而且 , 很多诊断为抑郁症、双相障碍的青少年患者 , 其实也有PTSD的症状 , 甚至可能他们的情绪症状就是PTSD继发的 。
但国内很多精神科大夫对于PTSD的了解不够深入 , 识别的意识和能力较薄弱 , 所以导致了漏诊、误诊 。
这部分青少年患者也就难以得到有针对性的、有效的心理干预 , 症状总是缓解不了 , 因为根源上的创伤问题始终得不到解决 。
02、不一定是大事才会导致创伤
当然 , 随着PTSD的发生率越来越高 , 关于这种精神心理障碍的争议也一直存在 。
到底什么才算得上创伤?在精神医学内部 , 这仍未达成一致 。
在PTSD的诊断标准里 , 异乎寻常的、对人身安全带有威胁性、灾难性的重大事件才算得上创伤 。
比如战争、自然灾害、暴力犯罪事件、交通事故、安全生产事故、至亲去世等等 。
如果按照这个传统的标准 , 那庆阳女孩被老师亲吻、搂抱 , 那确实算不上重大“创伤” , 也就不能诊断为PTSD 。
可是 , 现在越来越多学者意识到负性事件带来的精神伤害 。 临床上很多患者没有经历过上述重大事件 , 只是遭遇了一些外界看来算不上很严重的、很恶劣的事 , 但也出现了PTSD的症状 。
对于青少年来说 , 最常见的是被性骚扰、被同学欺负、被老师或父母粗暴教育等 。 他们知道自己没有受到人身威胁 , 但随后的表现与PTSD的症状群是一致的 。
就像网友们说的:这些事伤害性不大 , 侮辱性极强 。
所以 , 对于创伤事件的定义 , 很多学者和专家开始意识到这具有很高的个体化特征 。 这不能由医生说了算 , 而应由患者的表现和主观感受来决定 。
除了创伤的程度之外 , 学者们还开始关注创伤的频率和数量对患者的影响 。
创伤后应激障碍|每5个人就有1个得这种心理障碍,你了解多少?
本文图片
图片来源于网络
在世卫组织新颁布的ICD-11(国际疾病分类第十一版)中 , 新增加了“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C-PTSD)” , 指的是个体长期、反复遭受到人为创伤事件 , 其无力控制又逃脱不了 , 比如青少年、儿童长期遭受来自家庭或校园的精神暴力或肢体暴力 。
我们在精神心理障碍的多学科诊疗(MDT)实践中 , 尤其是结合大量的深度催眠下病理性记忆修复心理干预经验 , 也提出了一个关于创伤的诊断: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 。
创伤后应激反应失调(PTSRD)指一切大大小小的心理创伤所导致的精神心理、行为、和躯体上的失调 , 包括但不限于传统的PTSD和复杂性创伤后应激障碍 。
基于PTSD的发生率高、危害大、越来越受重视 , 但大众对它的理解仍不够深入 。
现在PTSD已经成为了一个网络用语 , 很多年轻人用它来表达由特定事件带来的生气、害怕、郁闷等不那么愉快的感受 。 有的网友甚至当做了口头禅 , “我PTSD了” 。
虽然这与临床中的含义不太一致 , 网友们也带有调侃、开玩笑的意味;但从积极的角度看 , 这其实有利于大众进一步了解这个精神障碍 , 并理解、接纳、帮助相关的患者 。
希望大家能够深入了解PTSD相关的精神心理问题 , 万一它不期而至 , 我们也能积极、理性、从容地应对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