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二 )


MAC 地址:媒体访问控制层的所有 Ether 网络接口卡(NIC)都采用48位网络地址 。这种地址全球唯一 。
Ether 基本网络组成:
共享媒体和电缆:10BaseT(双绞线),10Base-2(同轴细缆),10Base-5(同轴粗缆) 。
转发器或集线器:集线器或转发器是用来接收网络设备上的大量以太网连接的一类设备 。通过某个连接的接收双方获得的数据被重新使用并发送到传输双方中所有连接设备上,以获得传输型设备 。
网桥:网桥属于第二层设备,负责将网络划分为独立的冲突域获分段,达到能在同一个域/分段中维持广播及共享的目标 。网桥中包括一份涵盖所有分段和转发帧的表格,以确保分段内及其周围的通信行为正常进行 。
交换机:交换机,与网桥相同,也属于第二层设备,且是一种多端口设备 。交换机所支持的功能类似于网桥,但它比网桥更具有的优势是,它可以临时将任意两个端口连接在一起 。交换机包括一个交换矩阵,通过它可以迅速连接端口或解除端口连接 。与集线器不同,交换机只转发从一个端口到其它连接目标节点且不包含广播的端口的帧 。
以太网 协议 :IEEE 802.3标准中提供了以太帧结构 。当前以太网支持光纤和双绞线媒体支持下的四种传输速率:
10 Mbps – 10Base-T Ether(802.3)
100 Mbps – Fast Ether(802.3u)
1000 Mbps – Gigabit Ether(802.3z))
10 Gigabit Ether – IEEE 802.3ae
这个应该在网络基础的书中有详细介绍,建议查阅一下

以太网是什么,以太网是什么意思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以太网"是什么意思?以太网:
以太网(Ethernet)是一种计算机局域网技术 。IEEE组织的IEEE 802.3标准制定了以太网的技术标准,它规定了包括物理层的连线、电子信号和介质访问层协议的内容 。
以太网是目前应用最普遍的局域网技术,取代了其他局域网标准如令牌环、FDDI和ARCNET 。
以太网的标准拓扑结构为总线型拓扑,但目前的快速以太网(100BASE-T、1000BASE-T标准)为了减少冲突,将能提高的网络速度和使用效率最大化,使用交换机(Switch hub)来进行网络连接和组织 。
如此一来 , 以太网的拓扑结构就成了星型;但在逻辑上 , 以太网仍然使用总线型拓扑和CSMA/CD(Carrier Sense Multiple Access/Collision Detection , 即载波多重访问/碰撞侦测)的总线技术 。
以太网实现了网络上无线电系统多个节点发送信息的想法,每个节点必须获取电缆或者信道的才能传送信息,有时也叫作以太(Ether) 。
每一个节点有全球唯一的48位地址也就是制造商分配给网卡的MAC地址,以保证以太网上所有节点能互相鉴别 。
由于以太网十分普遍,许多制造商把以太网卡直接集成进计算机主板 。
以太网通讯具有自相关性的特点 , 这对于电信通讯工程十分重要 。
扩展资料
以太网技术起源于施乐帕洛阿尔托研究中心的先锋技术项目 。人们通常认为以太网发明于1973年 , 当年鲍勃.梅特卡夫(Bob Metcalfe)给他PARC的老板写了一篇有关以太网潜力的备忘录 。
但是梅特卡夫本人认为以太网是之后几年才出现的 。在1976年,梅特卡夫和他的助手David Boggs发表了一篇名为《以太网:区域计算机网络的分布式数据包交换技术》的文章 。
梅特卡夫曾经开玩笑说,Jerry Saltzer为3Com的成功作出了贡献 。Saltzer在一篇与他人合著的很有影响力的论文中指出,在理论上令牌环网要比以太网优越 。
受到此结论的影响,很多计算机厂商或犹豫不决或决定不把以太网接口做为机器的标准配置,这样3Com才有机会从销售以太网网卡大赚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