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域文化】路聚昌丨山村婚事与媒婆( 二 )


结婚
嫁妆扯够了 , 男家花透了 。 紧接着是结婚 。 结婚前夕 , 男女双方各从大队开了介绍信 , 次日来到公社民政所 , 花上两毛钱的手续费 , 即可领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结婚证了 。 至此 , 媒婆就可把吊着的心放下了 。
典礼
典礼是庄重而红火的大事 。 在婚礼前夕的晚上 , 邻里自己 , 亲朋好友 , 会送上一张张贺喜漫画或镜框 , 下面写上各自的名字 , 来到男家庆贺 。 男的抽“金鐘牌”香烟 , 女的吃锭箍儿糖蛋 , 男女共享咸豆子(黄豆煮熟加油盐调和) 。 典礼当天 , 早起小米饭 , 中午焖大米 。 那时大米十分短缺 , 而且是红筋大米 , 口感很涩 。 虽不爽口 , 但毕竟是大米 , 老百姓办事就是图个名气 。 菜是“自产自销” , 白菜、萝卜、粉条 , 豆腐自磨 , 割少许肉 , 见见腥味即可 。
【地域文化】路聚昌丨山村婚事与媒婆
文章图片
中午已到 , 男家锣鼓喧天地娶来了新娘子 。 随着鞭炮一声震天响 , 街坊邻里、亲戚朋友 , 涌向锅旁 。 但要待新客先食后 , 才开锅用餐 。
媳妇上了炕 , 媒婆算了帐 。 这是俗规矩 。 婚礼结束后 , 新郎会掂上几斤肉 , 扯上一件衣布 , 拿上谢媒钱 , 来到媒婆家 。 新郎感谢媒婆的辛劳 , 媒婆称赞男家的善意 。 一阵哈哈大笑 , 一桩婚事就算办完了 。
随着时间的推移 , 人们的生活逐步改善 , 婚事也紧跟潮流 。 后来又增加了“三转一拧”(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 。
如今 , 谈对象不再受旧婚俗约束 , 年轻人自谈恋爱 , 新事新办 , 即使有媒人作婚介 , 也只是“穿针引线” 。 在通讯方便的现在 , 媒人的作用越来越小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