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八线的由来是什么,三八线是什么( 三 )


8月15日,杜鲁门将三八线方案密告斯大林,16日斯大林即表示同意 。这样,未经任何国际会议确认 , 三八线就由苏美领导人定了下来 。

三八线的由来是什么,三八线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4、三八线是怎么来的?真正使三八线成为从军事角度利用的分界线,是日本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对朝鲜驻军的兵力部署进行调整时实现的 。1945年2月,日本把部署在朝鲜半岛的日军以三八线为界划分为两部分,北部的军队归关东军指挥,南部的军队为大本营所属 。
后来,针对苏联可能参加对日作战的情况,日本大本营提出了把全部驻朝日军划归关东军指挥,并由朝鲜总督兼任关东军总司令官的方案 。
但参谋总长梅津美治郎带着这个方案去见裕仁天皇时,遭到天皇拒绝 。这样,三八线在实际上就为后来苏联在中国东北和朝鲜对日本关东军作战,而美国则在韩国和日本列岛与大本营直接指挥的日军作战提供了客观依据 。

然而 , 三八线事实上被美苏两国加以利用,又有其突然性和偶然性 。在苏联出兵对日作战之前,美苏两国没有就各自的作战区域进行明确划分 。
在1945年7月的波茨坦会议上,美英苏三国军事首脑曾同意,在苏联参加对日作战以后,应当在朝鲜半岛整个地区就美苏两国的空军和海军的作战范围划一条界线 。其目的显然在于避免在战争中发生误会而混淆各自承担的责任 。至于在地面上的作战或占领区域问题,则根本没有讨论 。
三八线的由来是什么,三八线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朝鲜三八线的由来是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北纬38°为限的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
三八线是朝鲜半岛上北纬38度附近的一条军事分界线 。第二次世界大战末期,盟国协议以朝鲜半岛上北纬38°线作为苏、美两国对日军事行动和受降范围的暂时分界线,北部为苏军受降区,南部为美军受降区 。
日本投降后,就成为同为朝鲜民族但政治体制不同的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两个政权的临时分界线 , 通称“三八线” 。朝鲜战争结束后在三八线的基础上调整南北军事分界线,划定临时军事分界线两侧各两公里内为非军事区 。习惯上仍称其为三八线 。
照朝鲜停战协定 , 三八线两侧的南北朝鲜非军事区宽约4公里、长约248公里 。需注意的是:三八线因邻近北纬38度而得名,但不等于北纬38度线 。例如由北朝鲜实际控制的开城市 , 就位于北纬38度以南 。
1945年9月2日,根据盟国协议,盟军最高司令官麦克阿瑟在第一号指令中,以北纬38度线为界作为美苏两国军队分别受理驻朝日军的投降事宜和对日开展军事活动的临时分界线 , 以北为驻朝苏军受降区 , 以南为美军受降区 。
日本投降后,美、苏军队分别进驻三八线南北地区 。1948年8月和9月,朝鲜半岛南北地区先后成立大韩民国(南朝鲜)和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北朝鲜) 。
10月,苏联把三八线以北的行政权移交北朝鲜人民,到12月苏军全部撤离 。半年以后 , 美军也宣布从南部撤军,但留下了文官和“军事顾问团” , 朝鲜半岛国土和民族的分裂,造成三八线两侧的交通、电讯和人员物资的交流被切断 。
1950年6月25日,北朝鲜得到苏联默许 , 不宣而战跨过三八线实施军事行动 。历时3年的朝鲜战争爆发 。1953年10月1日 , 美国和南朝鲜共同签署了《韩美共同防御条约》,根据这一条约,美国长期在朝鲜半岛南部驻军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