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是什么,24节气的含义( 七 )


3、惊蛰:蛰是藏的意思 。惊蛰是指春雷乍动,惊醒了蛰伏在土中冬眠的动物 。
4、春分:分是平分的意思 。春分表示昼夜平分 。
5、清明:天气晴朗,草木繁茂 。
6、谷雨:雨生百谷 。雨量充足而及时,谷类作物能茁壮成长 。
7、立夏:夏季的开始 。
8、小满:麦类等夏熟作物籽粒开始饱满 。
9、芒种:麦类等有芒作物成熟 。
【二十四节气的含义是什么,24节气的含义】 10、夏至:炎热的夏天来临 。
11、小暑:暑是炎热的意思 。小暑就是气候开始炎热 。
12、大署:一年中最热的时候 。
13、立秋:秋季的开始 。
14、处暑:处是终止、躲藏的意思 。处暑是表示炎热的暑天结束 。
15、白露:天气转凉,露凝而白 。
16、秋分:昼夜平分 。
17、寒露:露水以寒 , 将要结冰 。
18、霜降:天气渐冷 , 开始有霜 。
19、立冬:冬季的开始 。
20、小雪:开始下雪 。
21、大雪:降雪量增多,地面可能积雪 。
22、冬至:寒冷的冬天来临 。
23、小寒:气候开始寒冷 。
24、大寒:一年中最冷的时候 。
二十四节气的分别含义简介2
二十四节气在我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历法知识,不知道的人不多 。她是我国古代人计算时令变化的,一种十分独特的历法 。二十四节气是按照春夏秋冬,寒暑易季的气候,把每年进行等分,每个节气15天左右 。告诉人们以岁时顺序,教民耕作,不误农时 。二十四节气的顺序和含义如下:
1、 立春:是春季开始的节气,表示严冬已经过去,气温开始回升 。
2、 雨水:标志着我国大部分地区先后冰消雪化 , 气温回升,湿度增大,雨水渐多 。
3、 惊蛰:蛰,藏的意思 。动物入土冬眠叫入蛰,至第二年春雨后爬出,古时以为是被雷声震动,故叫惊蛰 。这时天气转暖 , 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春耕季节 。华中农谚说:“过了惊蛰节,春耕不停歇” 。
4、 春分:春分恰是太阳光直射在赤道上,昼夜各半的一天 。这一天全国各地的昼夜几乎都是一样长 。天文学上划定春分为北半球春季的开始,我国大部地区越冬作物进入春季生长阶段 。
5、 清明:清明时节天气渐暖,黄河流域大部分地区均匀气温上升到10度以上,长江流域气温更高 。北方草木发芽返青,南方大地已披上绿装 。我国农谚说:“种树造林,莫过清明”、“清明前后,种瓜种豆” 。这个节气开始的一天是清明节,有踏青扫墓的习俗 。
6、 谷雨:谷雨时气温、地温都已稳定升高,雨水增多,有利于五谷生长,故有“雨生百谷”之说 。
7、 立夏:表示春去夏来,行将进入火势的夏天 。此时万物生长愈加旺盛,欣欣向荣 。田间治理日益繁忙 。农谚曰:“立夏三朝遍地锄” 。
8、 小满:其含义是夏熟作物的’籽粒开始灌浆饱满 , 但还未成熟,只是小满,还未大满 。
9、 芒种:指有芒的麦类和蚕豌豆等夏收作物,在这个节气里即将成熟,也到了采收留种时 。我国南方也将进入多雨的“黄梅”时节 。
10、 夏至:这一天北半球白昼最长,夜最短,又叫日北至日,即太阳运行到最北的一天 。天文学上划定夏至为北半球夏季的开始 。
11、 小暑:这时正值“三伏”的“初伏”,气候炎热、蒸闷 。在农业生产上,多忙于夏秋作物的田间治理 。
12、 大暑:这时正值“中伏”,是我国大部分地区进入一年中最炎热时期 。
13、 立秋:我国习惯上作为秋季的开始,预示着天气转凉,植物结子,秋收季节即将来临 。但立秋后暑气并未散尽 , 还有气温较热的“秋老虎”在后头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