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点雄黄酒
雄黄也是一种药材,据说能杀百毒 。所以在端午节时 , 古人们会将雄黄泡在酒中,在小孩的耳朵、鼻子、脑门、手腕、脚腕等处抹上雄黄酒,据说,这种做法可以使蚊虫、蛇、蝎、蜈蚣、壁虎、蜘蛛等不上身 。
粽子也是药膳的一种 。糯米具有益气健脾、开胃消食的作用 。用来包裹粽子的粽叶更有讲究 。北方大多用芦苇叶,南方多用竹叶和荷叶 。
端午节的风俗活动:
1、赛龙舟 。
赛龙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 , 赛龙舟是多人集体划桨竞赛,传出国外后,深受各国人民的喜爱并形成了国际比赛 。
2、吃粽子 。
端午节吃粽子是最经典的习俗,粽子是由粽叶包裹糯米蒸制而成的食品,其形状多样,主要形状是:尖三角、四角状 。
3、佩戴香囊 。
过端午节,小孩要佩带香囊,具有驱蚊虫避疫之作用,还是点缀的上佳之物 。香囊中装有朱砂、雄黄、香药,并用丝布等物品缝制而成,外形可爱 。
4、系五彩绳 。
端午节系五彩绳具有祈福纳吉的美好寓意 。五彩绳,又称五彩丝、五色丝等 , 五彩绳源于我国古代的五行观念 。
5.放纸鸢 。
放纸鸢,即是在竹篾等骨架上糊上纸或绢 , 拉着系在上面的长线 , 趁着风势可以放上天空 , 属于一种单纯利用空气动力的飞行器 。在中国南方一带城市,端午节放风筝也是一种习俗 。端午时期,儿童放风筝称之为“放殃” 。风筝,即纸鸢 。
说到我国的端午节为何要包粽子吃呢?其实我们的祖先很早学会用火熟食,以大叶植物叶片包裹食物放在火中煨熟或是扔进沸水中煮熟剥叶而食,曾是一种广泛存在的食俗,它通常发生在大叶植物分布普遍的南方,同在新砍的竹筒中贮米加水,置火上烧烤成熟食一样,属于南方稻作民族制作食物的古老方法,还有就是五月节也称“夏至节日食粽 , 周处谓为角黍,人并以新竹为筒粽” 。北方角黍已与南方筒粽统称为粽,它们曾都是端午节的祭祀用品,南北朝时被用来纪念屈原 。及至唐代,北方的黍渐渐为糯米代替,一直流传到现在的端午节吃粽子的民俗文化了 。这也是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的风俗习惯了 。
端午节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等风俗活动 。
端午节,是集拜神祭祖、祈福辟邪、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习俗主要有划龙舟、祭龙、采草药、挂艾草、打午时水、洗草药水、拜神祭祖、浸龙舟水、吃龙舟饭、食粽子、放纸龙、放纸鸢、拴五色丝线、佩香囊等等 。它不仅清晰地记录着先民丰富而多彩的社会生活文化内容,也积淀着博大精深的历史文化内涵 。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5、端午节有哪些风俗活动端午节风俗活动有:赛龙舟、佩香囊、吃粽子、插艾条、拴五色线 。
1、赛龙舟:
赛龙舟,是端午节的主要习俗 。相传起源于古时楚国人因舍不得贤臣屈原投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 。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时不见踪迹 。之后每年五月五日划龙舟以纪念之 。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竞渡之习,盛行于吴、越、楚 。
2、佩香囊: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用于襟头点缀装饰 。香囊内有朱砂、雄黄、香药,外包以丝布,清香四溢,再以五色丝线弦扣成索,做各种不同形状,结成一串,形形色色,玲珑可爱 。
3、吃粽子:
端午吃粽子是我国的传统习俗 , 不过在郴州苏仙区坳上古村有着特别的吃乌米粽的习俗 。坳上乌米粽属当地独创的美味佳肴,是由山上野外的乌饭树叶、择子柴叶、金刚刺嫩头、枫香树嫩叶等十余种能食用的树叶 , 将其洗净捣碎,过滤挤汁,再浸泡在糯米中 , 里面放有叉烧、咸蛋黄等馅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
- 教你如何去除金属的铁锈,金属上的铁锈怎么洗掉
- 自愿献血的年龄是多少,无偿献血有年龄限制吗
- 人类的记忆是对一个信息什么,储存,人类记忆是如何存储的?如果忘记该如何恢复记忆?
- 喜欢睡前喝酒的人应该知道专家警告的4种健康风险,喝酒有助于睡眠吗?对身体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 哪个品牌的手表最耐用,有哪些颜值高又耐用的腕表推荐呢?
- 如何调整电子表的时间,电子手表怎么调时间
- 培根是什么肉做的,培根是什么肉做的
- 豆浆机的六大选购要点,豆浆机选购技巧解析
- 未开封奶茶可以带上高铁吗,奶茶可以带上高铁吗,没开过的奶茶可以带上动车吗
- 都江堰是谁设计的,都江堰谁设计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