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端午节的活动有哪些?( 二 )


五、拴五色丝线
应劭《风俗通》记载:“五月五日,以五彩丝系臂 , 名长命缕,一名续命缕,一命辟兵缯,一名五色缕,一名朱索,辟兵及鬼,命人不病瘟” 。中国古代崇拜五色,以五色为吉祥色 。因而,节日清晨,各家大人起床后第一件大事便是在孩子手腕、脚腕、脖子上拴五色线 。系线时,禁忌儿童开口说话 。五色线不可任意折断或丢弃,只能在夏季第一场大雨或第一次洗澡时 , 抛到河里 。据说 , 戴五色线的儿童可以避开蛇蝎类毒虫的伤害;扔到河里,意味着让河水将瘟疫、疾病冲走,儿童由此可以保安康 。
端午节在五月,天气炎热,降雨频繁,注意防晒、预防中暑的同时,我们也要掌握必备的防溺水基本常识及急救知识,熟知游泳注意事项及游泳禁忌,增强安全意识,维护自身安全 。吃粽子是端午节的传统习俗,但需要注意粽子主要原料是糯米 , 粘性大 , 不易消化,因此不宜多食,空腹不宜食用,且不宜与冷饮同时食用,否则会对胃产生极大的负担 , 容易引起腹胀等不适 。
端午节 , 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是集祈福攘灾、欢庆娱乐和饮食为一体的民俗大节 。端午节习俗自古以来在中国各地盛行不衰,已成了中华民族影响最大、覆盖面最广的民间饮食习俗之一 。那么大家了解端午节有哪些传统习俗吗?
赛龙舟是中国端午节的习俗之一,也是端午节最重要的节日民俗活动之一,在中国南方地区普遍存在,在北方靠近河湖的城市也有赛龙舟习俗 , 而大部分是划旱龙舟舞龙船的形式 。关于赛龙舟的起源,有多种说法,有祭曹娥,祭屈原,祭水神或龙神等祭祀活动,其起源可追溯至战国时代 。流传最广的说法是端午节赛龙舟是为了纪念屈原,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吃掉屈原的身体 。赛龙舟先后传入邻国日本、越南及英国等,是2010年广州亚运会正式比赛项目 。
在农村有句谚语,叫“清明插柳,端午插艾 ”,所以每年的端午时节,家家户户过节必做的一件事,就是插艾叶和菖蒲,所以端午节也称“菖蒲节”、“艾节” 。把庭院打扫干净,在门楣上插上艾叶、菖蒲 , 或悬挂在屋中 , 可以防蚊虫、祛病辟邪 。也用艾草、菖蒲、大蒜、榴花、龙船花等,制成香包,佩戴在身上,能驱除瘴气 。干枯后艾草可以泡水熏蒸,可以消毒止痒,它的好处实在是太多了 。小伙伴们,现在你们家还有插艾草的习俗吗?
端午节的节日食品就是粽子 。吃粽子的传说,和赛龙舟一样 , 都是为了纪念屈原 。传说屈原于五月初五日投汨罗江后 , 被水中蛟龙所困,人们哀悯同情屈原,每到这一天的时候,就将五色丝的粽子投入江中,以驱赶蛟龙 。后来,粽子便成了最受人们欢迎的端午节食品 。
佩香囊是端午传统习俗之一,香囊内通常填充一些具有芳香开窍的中草药,有清香、驱虫、避瘟、防病的功效 。端阳以四色线系臂 , 并佩戴香囊,小巧玲珑精致可观,现已成为一种普遍的工艺品 。端午节小孩佩香囊 , 传说有避邪驱瘟之意 。在南方一些城市,青年男女还用香囊来表达浓浓爱意 。
雄黄酒是中华民族传统节日端午节的饮品,从前在长江流域地区极为盛行 。雄黄可以用做解毒剂、杀虫药,于是古代人就认为雄黄可以克制蛇、蝎等百虫 。但由于雄黄的主要成分是二硫化砷,遇热后可分解为毒性很强的砒霜,因此不建议内服;一般只是在白酒或自酿的黄酒里加入微量雄黄而成,无纯饮的 。未到喝酒年龄的小孩子,大人则给他们的额头、耳鼻、手足心等处涂抹上雄黄酒 , 意在消毒防病,虫豸不叮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