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名字是哪位皇帝取的,故宫三大殿指的是什么( 二 )


乾隆五十四年(1789年)殿试地点由太和殿移到保和殿 。殿试是封建科举制度最高一级考试,由皇帝亲自命题,指定大臣问卷,皇帝还要亲自阅看前十名的卷子 。考取第一名的为状元 ,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称探花,高中者均被赐予进士及第并委以高官 。
这样的殿试每三年举行一次 , 参加者一般须经过乡试、会试考中贡士方能得到参加殿试的资格 。殿试的仪式十分隆重,举行时间有过几次变动,清初曾规定在四月初 , 后改在五月初 。乾隆十年(1745年)曾改在四月二十六日 , 乾隆二十六年(1761年)又改在四月二十一日举行,以后遂成定制 。
当日,捧题官及内阁官由内阁经中左门至保和殿 , 将皇帝钦命之题陈于殿内东旁黄案上 。新贡士由鸿胪寺官引导至丹陛两旁排列 , 按会试中所种名次 , 单数者列东,双数者列西 。皇帝御殿,作乐鸣鞭,众贡士和王公大臣皆向皇帝行三叩九拜礼 。
礼毕 , 皇帝回宫 , 礼部官员散题,贡士跪受,然后入殿 , 在殿内两旁试桌答卷 。殿试日给二餐,早餐,每人馒头四个、汤一碗;午餐 , 每人饼四张、梨二个、茶一巡 。
试卷所采用白宣纸,每份考卷的第一页,填写应试者的姓名、年龄、籍贯及三代履历 。考毕交卷之后,首页由弥封官折叠成筒,密封后加盖关防 。
其余卷面、卷背及骑缝之处 , 则加盖礼部之章 。考卷由皇帝任命的八名读卷官评阅 。读卷大臣认为答得好的卷子,就在上面画一个圈,最佳试卷就画八个圈 。试卷以画圈多少排名次,然后将前十名进呈皇帝 , 由皇帝钦定名次 。
进士甲第的选定也并非全都出于真才实学 。有时是凭皇帝的一时高兴 。
如明嘉靖二十七年(1548年)殿试,吴情中了状元,因“吴”与“无”同音,嘉靖帝便说,“无情”岂宜得第一 。当天夜间 , 嘉靖听到雷声轰鸣,不假思索,决定让秦鸣雷做状元 。这真是会写文章不如有个好名字 。
再如光绪二十九年殿试,名列前十名的有个叫王寿彭的,读卷官对寿彭两字大加赞赏,传说中的彭祖活了七、八百岁,为了博得西太后的欢心,并且庆祝她十月初十的寿辰,于是认为“寿彭”两字富有吉祥喜庆之意,因此主考官破例把王寿彭提拔为状元 。
五月二十五日,公布考试结果 。新科进士们由午门进入太和殿广场向皇帝行礼,尔后,出宫 。这时,顺天府尹已为状元准备好了伞盖仪仗,府尹给状元披上红带,戴上大红花,并向状元、榜眼、探花各敬酒一杯,扶状元上马,送状元回府第 。第二天,礼部设宴款待新科进士们 , 称为“恩荣宴”或“鹿鸣宴” 。
我国最后一次殿试是光绪三十年(1904年),共取过进士150人 。从此以后 , 在中国推行了一千余年的封建科举制度最终被废除了 。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三大殿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保和殿
故宫的三大殿是指太和、中和、保和三殿,建成于1420年(明永乐18年) , 最初的名称分别为奉天殿、华盖殿和谨身殿 。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成现名 。

太和中和保和三大殿的名字是哪位皇帝取的,故宫三大殿指的是什么

文章插图
文章插图
3、故宫三大殿“太和殿”、“中和殿”、“保和殿”的由来?太和殿 。中国现存最大的木结构大殿,俗称“金銮殿 。位于北京紫禁城南北主轴线的显要位置,明永乐十八年(1420年)建成,称奉天殿 。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称皇极殿,清顺治二年(1645年)改今名 。建成后屡遭焚毁,多次重建 , 今殿为清康熙三十四年(1695年)重建后的形制 。“太和”二字是说宇宙间的一切关系都得到协调的意思 。太 , 太极,指宇宙万物;和,和谐,协调 。

经验总结扩展阅读